查古籍
《唐本草》
為龍腦香科植物龍腦香的種子。
①《唐本草》:"辛。"
②《綱目》:"辛,溫。"
《唐本草》:"下惡氣,消食,散脹,香口。"
內(nèi)服:入丸、散,0.5~1分。
出自《唐本草》:龍腦香子,似豆蔻,皮有甲錯(cuò),香代龍腦。
藥材基源:為龍腦香科植物龍腦香Dryobalanops aromatica Gaertn.f.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ryobalanops aromatica Gaertn.f.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熱帶雨林。
資源分布:分布于海洋群島。
龍腦香樹 常綠喬木,高達(dá)5m。全株無毛。樹皮裂縫處帶有溢出的龍腦結(jié)晶。葉互生,革質(zhì);葉片卵狀橢圓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全緣,基部鈍圓或闊楔形,上面亮綠色,背面灰綠色,主脈明顯,側(cè)脈網(wǎng)狀。圓錐花序生于上部枝腋;花兩性;花托肉質(zhì)微凹;花萼5,覆瓦狀排列,開花后繼續(xù)生長;花瓣5,白色;雄蕊多數(shù),離生,花藥線狀;雌蕊1,子房上位,3室,花柱絲狀。干果卵圓形,果皮革質(zhì),花托呈殼斗狀,邊緣有5片翼狀宿存花萼;種子1 -2顆,具胚乳。
肺經(jīng)
辛;溫
下氣;消食。主食積脹滿
內(nèi)服:入丸、散,0.5-0.3g。
《唐本草》:下惡氣,消食,散脹,香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uploads/zhongyi/yaocai/2025/01/14/23561115360.jpg)
《中藥大辭典》:龍腦香子拼音注音Lónɡ Nǎo Xiānɡ Zǐ出處《唐本草》
來源為龍腦香科植物龍腦香的種子。
性味①《唐本草》:"辛。"
②《綱目》:"辛,溫。"
功能主治《唐本草》:"下惡氣,消食,散脹,香口。"
用法用量內(nèi)服:入丸、散,0.5~1分。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龍腦香子拼音注音Lónɡ Nǎo Xiānɡ Zǐ英文名Borneolum出處出自《唐本草》:龍腦香子,似豆蔻,皮有甲錯(cuò),香代龍腦。
來源藥材基源:為龍腦香科植物龍腦香Dryobalanops aromatica Gaertn.f.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ryobalanops aromatica Gaertn.f.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熱帶雨林。
資源分布:分布于海洋群島。
原形態(tài)龍腦香樹 常綠喬木,高達(dá)5m。全株無毛。樹皮裂縫處帶有溢出的龍腦結(jié)晶。葉互生,革質(zhì);葉片卵狀橢圓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全緣,基部鈍圓或闊楔形,上面亮綠色,背面灰綠色,主脈明顯,側(cè)脈網(wǎng)狀。圓錐花序生于上部枝腋;花兩性;花托肉質(zhì)微凹;花萼5,覆瓦狀排列,開花后繼續(xù)生長;花瓣5,白色;雄蕊多數(shù),離生,花藥線狀;雌蕊1,子房上位,3室,花柱絲狀。干果卵圓形,果皮革質(zhì),花托呈殼斗狀,邊緣有5片翼狀宿存花萼;種子1 -2顆,具胚乳。
歸經(jīng)肺經(jīng)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下氣;消食。主食積脹滿
用法用量內(nèi)服:入丸、散,0.5-0.3g。
各家論述《唐本草》:下惡氣,消食,散脹,香口。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