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蠣菜

    拼音注音Lì Cài別名

    海青菜、巖頭青、蠣皮菜

    英文名kelp;tangle出處

    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來源

    藥材基源:為石莼科植物蠣菜的藻體。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Ulva conglobata Kjellm.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長(zhǎng)在中潮帶以上,帶有沙土的巖石上或石沼邊緣。

    資源分布:我國沿海均有分布,南海沿岸較多。

    原形態(tài)

    藻體亮綠色,叢生,高2-4cm,自藻體邊緣向基部深裂成許多裂片,相互重疊,似重瓣花朵,邊緣略卷曲。體上部膜質(zhì),厚30-50μm;基部厚100-125μm,軟骨質(zhì),稍硬。細(xì)胞長(zhǎng)方形,下部隨著藻體增厚,細(xì)胞呈棱柱形,長(zhǎng)為寬的1.5-2倍。

    性狀

    性狀鑒別 藻體干縮成團(tuán)塊狀。水浸展平后,葉狀體綠色,長(zhǎng)2-4cm,密集叢生,略擴(kuò)展。葉狀體深裂,裂成多數(shù)裂片或分枝,各裂片相互重疊,邊緣扭曲。葉狀體上部膜質(zhì),厚30-50μm,下部厚100-125μm,基部較硬,氣微,味淡。

    化學(xué)成分

    藻體含硫酸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甲基二-α-L-鼠李糖甙(methyl di-α-L-rhamnoside)。

    歸經(jīng)

    腎;肺經(jīng)

    性味

    咸;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尿。主中暑;甲狀腺腫;水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泡水作為清涼飲料。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藻:味咸、性寒,有清熱、解毒、利水的功能。用于中暑、甲狀腺腫。廣東用以泡茶作清涼飲料。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í Gēnɡ Ténɡ別名武靴藤、金剛藤、蛇天角、飯杓藤來源蘿藦科匙羹藤屬植物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 (Retz.)Schult.[G. alterniflorum (Lour.)Merr.],以根及全株入藥。......
  • 拼音注音Shēn Tiáo別名人參條英文名Panax ginseng C.A.Mey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人參根莖上的不定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anax ginseng C.A.Mey.采收和儲(chǔ)藏:秋季采挖,洗凈,曬干。原形態(tài)多年生......
  • 拼音注音Chā Fēn Liǎo別名酸不溜、分枝蓼、叉枝蓼、酸姜來源蓼科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以根(黑色老根為佳)入藥。生境分布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性味酸、甘,溫。功能主治祛寒,溫腎。主治寒疝,......
  • 《全國中草藥匯編》:叉枝藻來源藻類紅藻門叉枝藻Gymnoganyrus flablliformis Harv.,以葉狀體入藥。功能主治為瓊膠的輔助原料,并用作緩瀉劑。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叉枝藻拼音注音Chā Zhī Zǎo別......
  • 拼音注音Chā Zhī Yā Cōnɡ別名苦葵鴉蔥、羊奶及及、散枝鴉蔥、分枝鴉蔥來源菊科叉枝鴉蔥Scorzonera divaricata Turcz.,以鮮植物汁液入藥。生境分布內(nèi)蒙古、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性味苦,寒。注意根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