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棱子芹

    拼音注音Lénɡ Zǐ Qín來(lái)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棱子芹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leurospermum camtschaticum Hoffm.

    采收和儲(chǔ)藏:夏季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草地及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2m。根粗壯,直徑2-3cm。莖中空,表面有細(xì)縱棱。基生葉或莖下部的葉有較長(zhǎng)的柄,葉柄長(zhǎng)15-30cm;葉片寬卵狀三角形,長(zhǎng)15-30cm,邊緣有缺刻狀牙齒,脈上邊緣粗糙毛;莖上部的葉有短柄。頂生復(fù)傘形花序大,直徑10-20cm;總苞片多數(shù),線狀或披針形,長(zhǎng)2-8cm,羽狀分裂或全裂,外折,脫落;傘輻不等長(zhǎng),側(cè)生復(fù)傘形花序較?。恍】偘?-9,全緣或分裂;花柄有糙毛;花白色;花藥黃色。果實(shí)卵形,長(zhǎng)7-10mm,寬4-6mm,果棱狹翅狀,表面密生水溝狀微突起,每棱槽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7月,果期8月。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外感發(fā)熱;梅毒;花物和食物中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研末,3-9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慈竹葉拼音注音Cí Zhú Yè出處《草木便方》來(lái)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葉或卷而未放的嫩葉(慈竹葉)。 全年可采。摘下嫩葉,曬干或鮮用。生境分布生于平地或低丘。分布四川、貴州、湖南、湖北、陜西。產(chǎn)四川、貴州等地。原形態(tài)慈竹(《......
  • 《中藥大辭典》:慈竹根拼音注音Cí Zhú Gēn出處《民間常用草藥匯編》來(lái)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根莖。性味下乳。功能主治內(nèi)服:燉肉或煎湯,鮮者1~4兩。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慈竹根拼音注音Cí Zhú Gēn英文名rhizome ......
  • 《中藥大辭典》:慈竹氣筍拼音注音Cí Zhú Qì Sǔn別名陰慈竹筍子、陰筍子(《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出處《草木便方》來(lái)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受病害之嫩苗。5~6月采集遭受病害的未出土的嫩筍,曬干。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寒,味苦微甘,無(wú)毒......
  • 拼音注音Cí Zhú Lì別名慈竹油。來(lái)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莖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Neosinocalamus affinis(Rendli)Keng f.[Sinocalmus affinis(Rendle......
  • 《中藥大辭典》:慈竹筍拼音注音Cí Zhú Sǔn出處《分類草藥性》來(lái)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苗。功能主治①《分類草藥性》:“燒灰研細(xì),搽小兒肥瘡?!阿凇吨貞c草藥》:“調(diào)氣,治脫肛,疝氣。“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或燉團(tuán)魚吃。外用:燒存性調(diào)敷。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