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栗寄生

    拼音注音Lì Jì Shēnɡ別名

    柃寄生、螃蟹腳、吊蘭、胡龍須、方葉子、樟木寄生、油茶寄生、梅子寄生、三稔寄生

    出處

    栗寄生始載于《植物名實圖考》,云:"栗寄生,云南栗樹上有之。長條下垂,扁莖密節(jié),一平一側(cè),參差互生,極類雕刻。每節(jié)左右,嵌以圓珠,與諸木寄生不同,而狀頗奇巧。"從描述及附圖觀之,其原植物與今桑寄生科植物栗寄生相符。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桑寄生科植物栗寄生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Korthalsella japonica (Thunb.) Engl.[Viscum japonicum Thunb.;Pseudixus japonicus(Thunb.)Hay-ata]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間采收,扎成束,晾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1700(-2500)m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寄生于殼斗科櫟屬、柯屬或山茶科、樟科、桃金娘科、山礬科、木犀科等植物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福建、臺灣、湖北、廣東、廣西、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亞灌木,高5-15cm。小枝扁平,通常對生,節(jié)間狹倒卵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7-17mm,寬3-6mm,干后中肋明顯。葉退化呈鱗片狀,成對合生呈環(huán)狀?;ǖG色,有具節(jié)的毛圍繞于基部;雄花花蕾時近球形,長約0.5mm,花梗短,花被片3,三角形,聚藥雄蕊扁球形;雌花花蕾時橢圓狀,長約0.5mm,花被片3,闊三角形,小柱頭乳頭狀。漿果橢圓形或梨形,長2-3.5mm,直徑約1.5mm,淡黃色?;?、果期幾全年。

    歸經(jīng)

    肝;腎經(jīng)

    性味

    苦;甘;微溫

    功能主治

    祛風濕;補肝腎;行氣活血;止痛。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腰膝酸痛;頭暈目眩;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國藥典》:刺五加英文名RADIX ET CAULIS ACANTHOPANACIS SENTICOSI來源本品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 et Maxim.) Harms 的干燥、根及......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人參拼音注音Cì Rén Shēn別名刺參、東北刺人參來源五加科刺人參屬植物刺人參Echinopanax elatus Nakai,以根及根狀莖入藥。春季采,曬干。性味甘,溫。功能主治滋補強壯,解熱,鎮(zhèn)咳,調(diào)整血壓。用......
  • 拼音注音Cì Nán Shé Ténɡ別名爬山虎(《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出處《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刺南蛇藤的根、果實或莖。春、秋割取地上莖,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河邊、石坡上。分布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東、浙江等地......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參拼音注音Cì Shēn別名刺仙茅、川參來源川續(xù)斷科刺參屬植物大花刺參Morina bulleyana Forr.,以根入藥。秋冬采集,切片曬干或鮮用。除前種外,尚有細葉刺參Morina delavayi Franch......
  • 拼音注音Cì Yè Sǒnɡ Mù別名鳥不企、雞云木、鷹不扒、雷公木英文名bark of Spinyleaf Aralia出處始載于《福建師范學院學報》。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長刺楤木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alia spin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