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絲藤

    《全國中草藥匯編》:金絲藤別名

    大素馨花、香花藤

    來源

    木犀科金絲藤Jasminum cinnamomifolium Kobuski var. axillare Kobuski,以根、葉入藥。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苦,涼。

    功能主治

    消炎,接骨。主治咽喉腫痛,尿閉,外傷出血,骨折,瘡,癤。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研粉撒傷口,或鮮品適量搗爛復(fù)位后外敷固定,或鮮葉搗爛或研粉熱水調(diào)勻外包。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金絲藤拼音注音Jīn Sī Ténɡ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樟葉素馨的根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Jasminum cinnamomifolium Kobuski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根挖出后,除凈泥土,切片,曬干;葉多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中或沙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海南、云南。

    原形態(tài)

    攀援灌木,高1-4m。全株元毛。小枝圓柱形或具溝紋,徑1-2mm。葉對生,單葉;葉柄長4-10mm,扭轉(zhuǎn),有關(guān)節(jié);葉片紙質(zhì)或薄革質(zhì),橢圓形或狹橢圓形,稀被針形,長5-10.5cm,寬1.5-4.5cm,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葉緣反卷,基出脈5條,外側(cè)1對不明顯,向上延伸直達(dá)上部,并與橫脈相連接?;▎紊?,或呈傘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有花1-5朵;花序無?;蚬iL0.2-2cm;苞片線形,長2-4mm;花梗細(xì)長,長1.4-2.5cm,向上漸增粗;萼管長2-3mm,裂片5枚,尖三角形,長1-2mm;花冠白色,高腳碟狀,花冠管長0.9-1.3cm,徑1-2mm,裂片9-11枚,披針形,長1.1-2cm,寬1.5-3mm,先端漸尖。果球形或橢圓形,長1-1.5cm,徑0.8-1.5cm,呈黑色?;ㄆ?-9月,果期5-11月。

    性味

    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接骨療傷。主咽喉腫痛;熱毒瘡瘍;骨折;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升麻拼音注音Bái Shēnɡ Má來源薔薇科白升麻Spiraea japonica L. f. var. stellaris Rehd.,以根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微辛,涼。功能主治清熱解表。主治感冒,頭痛發(fā)燒......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及拼音注音Bái Jí別名白根、地螺絲、白雞兒、白雞娃、連及草、羊角七英文名RHIZOMA BLETILLAE來源本品為蘭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 Reichb. f.的干燥塊莖。夏、......
  • 拼音注音Bái Yè Bù Fān別名白地紫菀、大火草、牛耳朵火草、小一支箭、白頭翁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鉤苞大丁草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erbera delauayi Franch. [G. hen-ryi Dunn]采收和儲藏:......
  • 拼音注音Bái Yè Cì Gēn出處福建來源為胡頹子科植物福建胡頹子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野。分布福建、臺灣一帶。原形態(tài)福建胡頹子,又名:椬梧。常綠直立灌木,高1~2米。枝具長棘刺,幼枝被褐色鱗片。葉亞革質(zhì),倒卵形至卵狀矩圓形,長3~4.5......
  • 《中藥大辭典》:白葉火草拼音注音Bái Yè Huǒ Cǎo別名拿戛千里光、白背艾,火門艾、大葉艾、滿山香(《廣西藥植名錄》),大白葉子火草(《云南思茅中草藥選》)。出處《云南思茅中草藥選》來源為菊科植物白千里光的根或全草。夏、秋采收,洗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