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薔薇科白升麻Spiraea japonica L. f. var. stellaris Rehd.,以根入藥。
云南。
苦、微辛,涼。
清熱解表。主治感冒,頭痛發(fā)燒。
2~3錢(qián)。
《貴州草藥》
為毛茛科植物須花翠雀花的根。秋季采收。
生于深山林下。分布貴州、四川、云南等地。
多年生草本。根粗大,有分歧,稍彎曲,深褐色,有長(zhǎng)須根。莖直立,密被倒生的白色粗毛。葉互生,卵形或近圓形,掌狀5深裂,裂片再淺裂成多數(shù)裂片,兩面均密生白色粗毛;莖基部的葉柄長(zhǎng)18~26厘米,具縱棱,密被倒生白色粗毛??偁罨ㄐ颡M長(zhǎng);小苞片披針形;萼片5,紫藍(lán)色,橢圓形,距鉆形;退化雄蕊2,瓣片藍(lán)色,2裂,有白色髯毛;雄蕊多數(shù),心皮3。種子密生鱗狀橫翅。
辛,涼。
清熱解表,升陽(yáng)。
①治風(fēng)熱頭痛:白升麻、十大功勞葉、一枝黃花各五錢(qián)。煨水服,一日三次。
②治水瀉:白升麻、石菖蒲、葒草花各五錢(qián)。煨水服。
出自《貴州草藥》。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須花翠雀花的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Delphinium delavayi Franch.var.pogonanthum(Hand.-Mazz.)W.T.Wang[D.pogonanthum Hand.-Mazz.]
采收和儲(chǔ)藏:秋季采挖,取根部,除去莖葉、雜質(zhì),先凈,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600-3600m間山地灌叢、林中或林邊草坡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貴州。
須花翠雀花,多年生草本。莖高60-100cm,與葉柄密被平展的硬毛,毛長(zhǎng)達(dá)2-3mm。莖下部葉具長(zhǎng)柄,基部有狹鞘;葉片五角形,長(zhǎng)4.5-6cm,寬7.5-11cm,3深裂,中深裂片菱形,再3淺裂,淺裂片有缺刻狀小裂片和牙齒,側(cè)深裂片斜扇形,不等2深裂,兩面疏被糙伏毛。莖上部葉稀疏,漸變小。總狀花序狹長(zhǎng),通常具多數(shù)花;基部苞片線狀,其他苞片線狀披針形,密被糙毛;花梗被毛,長(zhǎng)1.2-3.5cm;萼片藍(lán)紫色,寬橢圓形,外面疏被硬毛,距鉆形;花瓣藍(lán)色;退化雄蕊藍(lán)色,瓣片長(zhǎng)方形,2淺裂,腹面有白色或黃色髯毛;雄蕊無(wú)毛;子房密被柔毛。蓇葖果;種子倒卵球形,密生鱗狀橫翅。
須花翠雀花含翠雀它靈(deltaline),翠雀它明(deltamine),甲基牛扁堿(methyllycaconitine),氨茴酰牛扁堿(anthranoyllycaconitine),狼毒烏頭堿(lycoctonine),翠雀色明堿(delsemine),核替生酮(hetisinone),核替生(hetisine),洋翠雀康寧(ajaconine),還含滇川翠雀堿(delavaine)A、B。
肺經(jīng)
辛;涼
清熱解表;升陽(yáng)。主風(fēng)熱頭痛;水瀉
內(nèi)服:3-6g,煎湯。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mén)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薔薇科白升麻Spiraea japonica L. f. var. stellaris Rehd.,以根入藥。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苦、微辛,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主治感冒,頭痛發(fā)燒。
用法用量2~3錢(qián)。
摘錄《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白升麻拼音注音Bái Shēnɡ Má出處《貴州草藥》
來(lái)源為毛茛科植物須花翠雀花的根。秋季采收。
生境分布生于深山林下。分布貴州、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粗大,有分歧,稍彎曲,深褐色,有長(zhǎng)須根。莖直立,密被倒生的白色粗毛。葉互生,卵形或近圓形,掌狀5深裂,裂片再淺裂成多數(shù)裂片,兩面均密生白色粗毛;莖基部的葉柄長(zhǎng)18~26厘米,具縱棱,密被倒生白色粗毛??偁罨ㄐ颡M長(zhǎng);小苞片披針形;萼片5,紫藍(lán)色,橢圓形,距鉆形;退化雄蕊2,瓣片藍(lán)色,2裂,有白色髯毛;雄蕊多數(shù),心皮3。種子密生鱗狀橫翅。
性味辛,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升陽(yáng)。
復(fù)方①治風(fēng)熱頭痛:白升麻、十大功勞葉、一枝黃花各五錢(qián)。煨水服,一日三次。
②治水瀉:白升麻、石菖蒲、葒草花各五錢(qián)。煨水服。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白升麻拼音注音Bái Shēnɡ Má英文名root of Tomentoseflower Larkspour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來(lái)源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須花翠雀花的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Delphinium delavayi Franch.var.pogonanthum(Hand.-Mazz.)W.T.Wang[D.pogonanthum Hand.-Mazz.]
采收和儲(chǔ)藏:秋季采挖,取根部,除去莖葉、雜質(zhì),先凈,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600-3600m間山地灌叢、林中或林邊草坡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貴州。
原形態(tài)須花翠雀花,多年生草本。莖高60-100cm,與葉柄密被平展的硬毛,毛長(zhǎng)達(dá)2-3mm。莖下部葉具長(zhǎng)柄,基部有狹鞘;葉片五角形,長(zhǎng)4.5-6cm,寬7.5-11cm,3深裂,中深裂片菱形,再3淺裂,淺裂片有缺刻狀小裂片和牙齒,側(cè)深裂片斜扇形,不等2深裂,兩面疏被糙伏毛。莖上部葉稀疏,漸變小。總狀花序狹長(zhǎng),通常具多數(shù)花;基部苞片線狀,其他苞片線狀披針形,密被糙毛;花梗被毛,長(zhǎng)1.2-3.5cm;萼片藍(lán)紫色,寬橢圓形,外面疏被硬毛,距鉆形;花瓣藍(lán)色;退化雄蕊藍(lán)色,瓣片長(zhǎng)方形,2淺裂,腹面有白色或黃色髯毛;雄蕊無(wú)毛;子房密被柔毛。蓇葖果;種子倒卵球形,密生鱗狀橫翅。
化學(xué)成分須花翠雀花含翠雀它靈(deltaline),翠雀它明(deltamine),甲基牛扁堿(methyllycaconitine),氨茴酰牛扁堿(anthranoyllycaconitine),狼毒烏頭堿(lycoctonine),翠雀色明堿(delsemine),核替生酮(hetisinone),核替生(hetisine),洋翠雀康寧(ajaconine),還含滇川翠雀堿(delavaine)A、B。
歸經(jīng)肺經(jīng)
性味辛;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升陽(yáng)。主風(fēng)熱頭痛;水瀉
用法用量內(nèi)服:3-6g,煎湯。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