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孫思邈巧識腳氣病

    相傳,唐時長安城內有幾個富翁身患一種奇怪的疾病,只見腳脛日趨浮腫,渾身肌肉酸痛麻木,身倦乏力,眾醫(yī)診治均束手無策。于是請孫思邈診治,經藥石下肚,仍不見轉機,孫思邈由于難揭其謎,終日甚感不安。

    有一天,嚴太守也患此病請孫思邈治療,為了查明病因,他住進嚴府中仔細觀察了十幾天,只見嚴太守的貼身家僮也同樣精神萎靡不振,下肢照樣浮腫,只是比嚴太守稍輕些。孫思邈仍百思不得其解,他又到廚房內調查,廚師說嚴太守不喜歡大魚大肉,但他對糧食精制特別講究,派人將米面反復加工精碾細磨后才作為主糧食品。

    隨后孫思邈又去拜訪了其它幾位同樣癥狀的富翁,發(fā)現(xiàn)都有同樣習慣喜食精糧,此時孫已領悟出其中的玄妙了。孫思邈立即建議嚴太守將每日主食全改成粗糧糙米,并且將一些細谷糠、麥麩皮煎水服用,半月之后這種疑難病竟神奇的康復了,病人精神好轉,浮腫全消退了。消息一傳出,長安城內外市民一片震驚,贊揚孫思邈真是天下神醫(yī)!

    孫思邈終于將謎揭穿,他用食療方法成功治愈因精糧引起的“腳氣病”,在他潛心編寫的醫(yī)學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有詳細的記載。其中《千金要方》中收載有果實、蔬菜、谷米、鳥獸共計154種食物和性味、功能及主治病癥的內容,最先提出用食物治病的科學理論,為傳統(tǒng)醫(yī)學“食療法”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孫思邈在《千金方》中專列谷、肉、果、菜等食物治病的作用,還專門介紹用赤小豆、烏豆、大豆等治療腳氣??;用谷皮(褚樹皮)煮粥常吃以預防腳氣病。孫還特別指出:“若能用食平疴,釋情遺疾者方稱為良工。”這些重大的發(fā)現(xiàn),推動了祖國醫(yī)學養(yǎng)生學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腳氣病為維生素B1缺乏癥,主要表現(xiàn)為肢端感覺減退、異常,深反射減退或消失等多發(fā)性神經炎的癥狀,常伴有下肢浮腫、食欲減退、胃腸功能紊亂。嚴重者可引起心衰,影響心肌功能等。主要補充維生素B1及長期進食糙米即可預防腳氣病的發(fā)生。

    (作者:葉乃衛(wèi)  來源:http://www.hnol.net )

更多中藥材
  • 在古代的時候,女性一直都處在地位低下的情況,有很多女性在十二三歲的時候,就已經嫁人,還沒有成熟的時候,就要懷孕生子,所以體虛的女性就有可能會出現(xiàn)胎動不安或者是見紅的情況;艾葉有治療胎動不安的效果,而且還能夠溫經止血,是不錯的藥材,那么究竟艾......
  • 地錦草,是一種非常有名的中醫(yī)藥材。地錦草,一般是一年兩熟,在夏天或者是秋天的時候人們就可以收獲了。地錦草的外貌并沒有多么出眾和好看,只是一般的普通的綠色的植株。地錦草的藥用價值是非常的高的,可是大家好像并不知道地錦草的藥用價值有什么。那么,......
  • 蘿卜可以說一樣是渾身是寶的食物,蘿卜可以做成菜或是湯,在我們享受蘿卜的美味時有的時候我們卻忽略了蘿卜籽的功效,蘿卜籽有消食的作用,而且還不不理氣并且化痰,平時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和蜂蜜一起喝,對于治療胃不舒服和消化不良效果很好,通過下文我們一起......
  • 養(yǎng)生節(jié)目雖然在這幾年才開始變得流行,但是養(yǎng)生這一概念卻不是剛剛興起的,我們的祖先在很久之前就總結出了各種通過飲食來養(yǎng)生的目的,比如人們對于吃特定食物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老人長高速我們要在早上的時候吃生姜,晚上的時候吃蘿卜,這樣做的原理是什么......
  • 咽炎是我們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由于咽喉部位炎癥長期反復發(fā)作所導致的。咽炎分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兩種,急性咽炎一般主要表現(xiàn)為咽喉腫痛、咳嗽、發(fā)燒等癥狀,如果一旦轉為慢性咽炎,則很有可能導致咽喉部位各種慢性疾病的發(fā)生。所以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