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吉林中草藥》
為豆科植物薄葉棘豆的根。夏、秋季采挖鮮根,洗凈。
生于草原、向陽山地。分布河北、山西、內(nèi)蒙古和東北。
多年生草本。主根極粗壯,圓柱形。莖極短。單數(shù)羽狀復葉,長6~10厘米,葉軸細弱,密生長柔毛;小葉7~13,對生,線形,長1.3~2.5厘米,寬1~2毫米,被長柔毛;托葉小,披針形,與葉柄連合。花2~5朵排列成近頭狀的總狀花序;花萼筒狀,萼齒條形;花冠紫紅色、紫色或紅色。莢果近卵圓形,密生短柔毛。
清熱解毒。治禿瘡,瘰疬。
外用:搗敷。
出自《吉林中草藥》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薄葉棘豆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xytrois leptophylla (Pall.)DC.[Astragalus leptophyllus Pal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挖根,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帶礫石性和沙性土壤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等地。
薄葉棘豆 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根粗壯,呈圓柱形。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小葉7-13;托葉小,披針形,基部與葉柄合生,密被長毛;葉片線形,長13-35mm,寬1-2m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干后邊緣反卷,上面無毛,下面有柔毛。短總狀花序生于花梗頂部,有花2-5朵;苞片橢圓狀披針形,長3-5mm;花萼簡狀,長8-12mm,密被毛,萼齒線狀披針形,長為萼筒的1/4;花紫紅色或藍紫色,長18-20mm,旗瓣近橢圓形,先端圓或微凹,基部漸狹成爪,翼瓣比旗瓣短,有細長的爪和短耳,龍骨瓣稍短于翼瓣;子房密被毛,花柱彎曲。莢果寬卵形,長14-18mm,寬12-15mm,膜質(zhì),膨脹,先端具喙,表面密生短柔毛,內(nèi)有窄的假隔膜。花期5-6月,果期6月。
肝經(jīng)
苦;性涼
清熱解毒。主禿瘡;瘰疬
外用:適量,搗敷。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吉林中草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薄葉棘豆的根。夏、秋季采挖鮮根,洗凈。
生境分布生于草原、向陽山地。分布河北、山西、內(nèi)蒙古和東北。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主根極粗壯,圓柱形。莖極短。單數(shù)羽狀復葉,長6~10厘米,葉軸細弱,密生長柔毛;小葉7~13,對生,線形,長1.3~2.5厘米,寬1~2毫米,被長柔毛;托葉小,披針形,與葉柄連合。花2~5朵排列成近頭狀的總狀花序;花萼筒狀,萼齒條形;花冠紫紅色、紫色或紅色。莢果近卵圓形,密生短柔毛。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治禿瘡,瘰疬。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棘豆根拼音注音Jí Dòu Gēn英文名Root of Thinleaf Crazyweed出處出自《吉林中草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薄葉棘豆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xytrois leptophylla (Pall.)DC.[Astragalus leptophyllus Pal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挖根,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帶礫石性和沙性土壤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等地。
原形態(tài)薄葉棘豆 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根粗壯,呈圓柱形。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小葉7-13;托葉小,披針形,基部與葉柄合生,密被長毛;葉片線形,長13-35mm,寬1-2m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干后邊緣反卷,上面無毛,下面有柔毛。短總狀花序生于花梗頂部,有花2-5朵;苞片橢圓狀披針形,長3-5mm;花萼簡狀,長8-12mm,密被毛,萼齒線狀披針形,長為萼筒的1/4;花紫紅色或藍紫色,長18-20mm,旗瓣近橢圓形,先端圓或微凹,基部漸狹成爪,翼瓣比旗瓣短,有細長的爪和短耳,龍骨瓣稍短于翼瓣;子房密被毛,花柱彎曲。莢果寬卵形,長14-18mm,寬12-15mm,膜質(zhì),膨脹,先端具喙,表面密生短柔毛,內(nèi)有窄的假隔膜。花期5-6月,果期6月。
歸經(jīng)肝經(jīng)
性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禿瘡;瘰疬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