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黃花、金腰帶、清明花、金梅花
木犀科茉莉花屬植物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以葉及花入藥。春季采花,夏季采葉。鮮用或曬干。
葉:苦,平。
花:甘、澀,平。
葉:解毒消腫,止血,止痛。用于跌打損傷,外傷出血,口腔炎,癰癤腫毒,外陰瘙癢。
花:清熱利尿,解毒。用于發(fā)熱頭痛,小便熱痛,下肢潰瘍。
葉:2~3錢。外用鮮品搗爛敷患處或煎水坐浴。
花:1~3錢。外用研粉,調(diào)麻油搽敷患處。
金腰帶(《群芳譜》),金梅(《滇志》),黃梅(《植物學(xué)大辭典》),清明花(《貴州民間藥物》)。
《綱目》
為木犀科植物迎春花的花。2~4月收采,烘干。
多栽于庭園。分布山東、陜西、遼寧、江蘇、浙江、貴州等地。
落葉灌木,高達(dá)5米。枝細(xì)長,直立或成拱形,小枝平滑無毛,有四棱。復(fù)葉對生;小葉3片,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1~3厘米,先端尖,邊緣有細(xì)毛,下面無毛;葉柄長5~10毫米?;ǖS色,先葉開花,著生于去年的枝條上,單生或腋生;花梗長約6毫米,被有狹長綠色的小苞;萼鐘狀,裂片6,線狀,綠色,與萼簡同長或較長;花冠管高腳碟形,徑約2厘米,裂片6,長6毫米,筒部長12毫米;雄蕊2,著生于花筒內(nèi);子房2室?;ㄆ?~4月。
本植物的葉(迎春花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①《貴州民間藥物》:"性平,味苦。"
②《陜西中草藥》:"味甘澀,性平。"
①《國藥的藥理學(xué)》:"發(fā)汗,利尿。"
②《貴州民間藥物》:"解熱利尿。治發(fā)熱頭痛,小便熱痛。"
內(nèi)服:煎湯,2~3錢;或研末。
①治發(fā)熱頭痛:金腰帶花五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小便熱痛:金腰帶花五錢,車前草五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金腰帶、清明花、金梅花
出自《本草綱目》。
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迎春花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Jasminum nudoiflorum Lindl.
采收和儲藏:4~5月開花時(shí)采收,鮮用或晾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灌叢。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四川、云南、西藏。各地有栽培。
落葉灌木,直立或匍匐,高0.3-5m。小枝四棱形,棱上多少具狹翼。葉對生,三出復(fù)葉,小枝基部常具單葉;葉軸具狹翼;葉柄長3-10mm;小葉片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狹橢圓形,稀倒卵形,先個(gè)端銳尖或鈍.具短尖頭.基部楔形,葉緣反卷;頂生小葉片較大,長1-3cm,寬0.3-1.1cm,無柄或基部延伸成短柄,側(cè)生小葉片長0.6-2.3cm,寬0.2-1cm,無柄或基部延伸成短柄;單葉為卵形或橢圓形,有時(shí)近圓形?;▎紊谌ツ晟≈Φ娜~腋,稀生于小枝頂端;苞片小葉狀,披針形、卵形或橢圓形;花便長2-3mm;花萼綠色,裂片5-6枚,窄披針形,先端銳尖;花冠黃色,徑2-2.5cm,花冠管長0.8-2cm,寬3-6mm,向上漸擴(kuò)大,裂片5-6枚,長圓形或橢圓形,長0.8-1.3cm,寬3-6mm,先端銳尖或圓鈍;雄蕊2,著生于花冠筒內(nèi);子房2室?;ㄆ?-5月。
生物學(xué)特性 喜半陰濕潤環(huán)境,耐寒,耐旱,耐堿,忌澇。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但以肥沃為好。
栽培技術(shù) 可用扦插、分株、壓條等法繁殖。但多用扦插繁殖,于春季進(jìn)行,成活率很高,分株直在早春萌芽前進(jìn)行。壓條隨時(shí)都可進(jìn)行,新根生出后再行移栽。
性狀鑒別 花皺縮成團(tuán),展開后,可見狹窄的黃綠色葉狀苞片;萼片5-6枚,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與萼筒等長或較長;花冠棕黃色,直徑約2cm。花冠筒長1-1.5cm,裂片通常6枚,倒卵形或橢圓形,約為冠筒長的1/2。氣清香,味微澀。
腎;膀胱經(jīng)
苦;微辛;性平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主發(fā)熱頭痛;咽喉腫痛;小便熱痛;惡瘡腫毒;跌打損傷
內(nèi)服:煎湯,10~15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或調(diào)麻油搽。
1.《國藥的藥理學(xué)》:發(fā)汗,利尿。
2.《貴州民間藥物》:解熱利尿。治發(fā)熱頭痛,小便熱痛。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小黃花、金腰帶、清明花、金梅花
來源木犀科茉莉花屬植物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以葉及花入藥。春季采花,夏季采葉。鮮用或曬干。
性味葉:苦,平。
花:甘、澀,平。
功能主治葉:解毒消腫,止血,止痛。用于跌打損傷,外傷出血,口腔炎,癰癤腫毒,外陰瘙癢。
花:清熱利尿,解毒。用于發(fā)熱頭痛,小便熱痛,下肢潰瘍。
用法用量葉:2~3錢。外用鮮品搗爛敷患處或煎水坐浴。
花:1~3錢。外用研粉,調(diào)麻油搽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迎春花拼音注音Yínɡ Chūn Huā別名金腰帶(《群芳譜》),金梅(《滇志》),黃梅(《植物學(xué)大辭典》),清明花(《貴州民間藥物》)。
出處《綱目》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迎春花的花。2~4月收采,烘干。
生境分布多栽于庭園。分布山東、陜西、遼寧、江蘇、浙江、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高達(dá)5米。枝細(xì)長,直立或成拱形,小枝平滑無毛,有四棱。復(fù)葉對生;小葉3片,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1~3厘米,先端尖,邊緣有細(xì)毛,下面無毛;葉柄長5~10毫米?;ǖS色,先葉開花,著生于去年的枝條上,單生或腋生;花梗長約6毫米,被有狹長綠色的小苞;萼鐘狀,裂片6,線狀,綠色,與萼簡同長或較長;花冠管高腳碟形,徑約2厘米,裂片6,長6毫米,筒部長12毫米;雄蕊2,著生于花筒內(nèi);子房2室?;ㄆ?~4月。
本植物的葉(迎春花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性味①《貴州民間藥物》:"性平,味苦。"
②《陜西中草藥》:"味甘澀,性平。"
功能主治①《國藥的藥理學(xué)》:"發(fā)汗,利尿。"
②《貴州民間藥物》:"解熱利尿。治發(fā)熱頭痛,小便熱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或研末。
復(fù)方①治發(fā)熱頭痛:金腰帶花五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小便熱痛:金腰帶花五錢,車前草五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迎春花拼音注音Yínɡ Chūn Huā別名金腰帶、清明花、金梅花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迎春花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Jasminum nudoiflorum Lindl.
采收和儲藏:4~5月開花時(shí)采收,鮮用或晾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灌叢。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四川、云南、西藏。各地有栽培。
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直立或匍匐,高0.3-5m。小枝四棱形,棱上多少具狹翼。葉對生,三出復(fù)葉,小枝基部常具單葉;葉軸具狹翼;葉柄長3-10mm;小葉片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狹橢圓形,稀倒卵形,先個(gè)端銳尖或鈍.具短尖頭.基部楔形,葉緣反卷;頂生小葉片較大,長1-3cm,寬0.3-1.1cm,無柄或基部延伸成短柄,側(cè)生小葉片長0.6-2.3cm,寬0.2-1cm,無柄或基部延伸成短柄;單葉為卵形或橢圓形,有時(shí)近圓形?;▎紊谌ツ晟≈Φ娜~腋,稀生于小枝頂端;苞片小葉狀,披針形、卵形或橢圓形;花便長2-3mm;花萼綠色,裂片5-6枚,窄披針形,先端銳尖;花冠黃色,徑2-2.5cm,花冠管長0.8-2cm,寬3-6mm,向上漸擴(kuò)大,裂片5-6枚,長圓形或橢圓形,長0.8-1.3cm,寬3-6mm,先端銳尖或圓鈍;雄蕊2,著生于花冠筒內(nèi);子房2室?;ㄆ?-5月。
栽培生物學(xué)特性 喜半陰濕潤環(huán)境,耐寒,耐旱,耐堿,忌澇。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但以肥沃為好。
栽培技術(shù) 可用扦插、分株、壓條等法繁殖。但多用扦插繁殖,于春季進(jìn)行,成活率很高,分株直在早春萌芽前進(jìn)行。壓條隨時(shí)都可進(jìn)行,新根生出后再行移栽。
性狀性狀鑒別 花皺縮成團(tuán),展開后,可見狹窄的黃綠色葉狀苞片;萼片5-6枚,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與萼筒等長或較長;花冠棕黃色,直徑約2cm。花冠筒長1-1.5cm,裂片通常6枚,倒卵形或橢圓形,約為冠筒長的1/2。氣清香,味微澀。
歸經(jīng)腎;膀胱經(jīng)
性味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主發(fā)熱頭痛;咽喉腫痛;小便熱痛;惡瘡腫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或調(diào)麻油搽。
各家論述1.《國藥的藥理學(xué)》:發(fā)汗,利尿。
2.《貴州民間藥物》:解熱利尿。治發(fā)熱頭痛,小便熱痛。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