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剪刀股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剪刀股拼音注音Jiǎn Dāo Gǔ別名

    鴨舌草、鵝公英

    來(lái)源

    菊科苦荬菜屬植物剪刀股Ixeris debilis A. Gray [I. japonica Nakai; Lactuca debilix Maxim.],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干。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利尿消腫。用于肺熱咳嗽,喉痛,口腔潰瘍,急性結(jié)膜炎,闌尾炎,水腫,小便不利;外用治乳腺炎,瘡癤腫毒,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剪刀股拼音注音Jiǎn Dāo Gǔ別名

    假蒲公英(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cè)》),蒲公英(《廣西藥植名錄》)。

    出處

    《救荒本草》

    來(lái)源

    為菊科植物剪刀股全草。

    生境分布

    生于海邊、路旁及荒地上。分布華東及中南各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無(wú)毛,具匍莖。花莖直立,高10~30厘米,稍呈乳白色?;~排列成蓮座狀,葉質(zhì)薄,長(zhǎng)圓狀披針形或倒卵圓形,或篦狀橢圓形,長(zhǎng)5~15厘米,寬1.5~3厘米,全緣或具稀疏的鋸齒或下部呈羽裂狀;有柄;花莖上的葉很少,僅1~2枚,全緣;無(wú)柄。頭狀花序1~5枚,排列成傘房狀;總苞圓筒狀,無(wú)毛,外層苞片極短小,內(nèi)層苞片線狀披針形,先端鈍,邊緣干膜質(zhì);花黃色,花冠舌狀,先端5齒裂;雄蕊5,花藥黃色;子房下位,花柱細(xì)長(zhǎng),柱頭2裂,黃色,花后卷曲。瘦果長(zhǎng)圓形,扁平,具短喙,成熟后紅棕色;冠毛白色,細(xì)軟?;ㄆ?~5月。

    性味

    ①《救荒本草》:"葉:味苦。"

    ②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cè)》:"甘苦,寒。"

    功能主治

    ①?gòu)V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cè)》:"解熱毒,消癰腫,涼血,利尿。"

    ②《廣西藥植名錄》:"治乳腺炎。"

    復(fù)方

    ①治淋病,水腫,急性結(jié)合膜炎:剪刀股三至五錢,水煎服。(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②治乳癰,疔毒:鮮剪刀股,搗爛外敷。(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剪刀股拼音注音Jiǎn Dāo Gǔ別名

    假蒲公英、蒲公英、鴨舌草、鵝公英

    英文名Herb of Weak ixeris出處

    出自《救荒本草》:剪刀股,生田野中,處處有之。塌地作科苗。葉似嫩苦苣菜而細(xì)小,色頗似藍(lán),亦有白汁。莖叉梢間開(kāi)淡黃色花。

    來(lái)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剪刀股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Ixeris debilis A.Gray

    采收和儲(chǔ)藏:春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邊低濕地、路旁及荒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東及中南。

    原形態(tài)

    剪刀股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全株無(wú)毛,具匍莖?;~蓮座狀,葉基部下延成葉柄,葉片匙狀倒披針形至倒卵形,長(zhǎng)5-25cm,寬1-3cm,先端鈍,基部下延,全緣或具疏鋸齒或下部羽狀分裂;花莖上的葉僅1-2枚,全緣,無(wú)葉柄。頭狀花序1-6;有梗;總苞片1- 1.5cm,外層總苞片卵形,內(nèi)層總苞片約8枝,長(zhǎng)圓狀披針形,先端鈍;舌狀花黃色,長(zhǎng)約1.5cm。瘦果成熟后紅棕色,長(zhǎng)5-6mm,喙長(zhǎng)2-3mm,冠毛白色,長(zhǎng)5-7mm?;ㄆ?-5月。

    性狀

    性狀鑒別 主根圓柱形或紡錘形,表面灰黃色至棕黃色。葉基生,多破碎或皺縮卷曲,完整者展平后葉片呈匙狀倒皮針形,長(zhǎng)5-15cm,寬1.5-3cm,先端鈍,基部下延成葉柄,全緣或具稀疏的鋸齒或羽狀深裂?;ㄇo上常有不完整的頭狀花序或總苞。偶見(jiàn)長(zhǎng)圓形瘦果,扁平。氣微,味苦。

    歸經(jīng)

    歸胃;肚;腎經(jīng)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主肺膿瘍;咽痛;目赤;乳腺炎;癰疽瘡瘍;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

    復(fù)方

    ①治淋病,水腫,急性結(jié)合膜炎:剪刀股三至五錢,水煎服。(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②治乳癰,疔毒:鮮剪刀股,搗爛外敷。(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各家論述

    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cè)》:解熱毒,消癰腫,涼血,利尿。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白線蛇拼音注音Bái Xiàn Shé別名黃脊游蛇、白脊蛇、黃脊蛇、白蛇來(lái)源有鱗目游蛇科黃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 (Peters),以去內(nèi)臟全體入藥。生境分布東北。功能主治袪風(fēng)濕。主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疼痛,麻木不......
  • 拼音注音Bái Xì Xīn別名貝茜花(《中國(guó)種子植物分類學(xué)》)。出處《四川中藥志》來(lái)源為毛茛科植物單葉升麻的全草。生境分布生于林下陰處。分布四川、云南、貴州、廣西、湖南、湖北、陜西等地。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莖長(zhǎng)達(dá)10厘米......
  • 別名白花茶匙紅、白花塔仔草、老虎花、毛繡球防風(fēng)、白風(fēng)輪菜、銀針七、北風(fēng)草、燈籠花來(lái)源唇形科白蜂窩草屬植物白絨草Leucas mollisima Wall.,以全草入藥。夏季枝葉茂盛時(shí)采收,曬干,或四季隨采隨用。性味甘、微辛,平。功能主治清肺......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白綠葉拼音注音Bái Lǜ Yè別名羊奶果、胡頹子、天青地白、小羊奶果來(lái)源胡頹子科白綠葉Elaeagnus viridis Servett. var. delavayi Lecte.,以莖皮、根皮、葉入藥。生境分布云南。......
  • 拼音注音Bái Lǜ Yè Guǒ Shí來(lái)源藥材基源:為胡頹子科植物白綠葉Elaeagnus viridis Serv.var. delavayi Lecte.的果實(shí)。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Elaeagnus viridis Serv.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