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黑骨蕨

    拼音注音Hēi Gǔ Jué來源

    藥材基源:為中國蕨科植物薄葉碎米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eilesoria tenuifolia(Burm.)Trev.[Trichomanes tenuifolium Burm.]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1000m的溪旁、田邊或山地林下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15-40cm。根莖短,直立,連同葉柄基部密被棕黃色、鉆狀披針形鱗片;葉薄革質(zhì),簇生;葉柄栗色,長6-25cm,下面圓形,上面有溝,下部稀有鱗片;葉片五角狀卵形、三角形或闊卵狀披針形,遠(yuǎn)較葉柄為短,長4-18cm,寬4-12cm,三回羽狀;羽片6-8對,基部1對最大,卵狀三角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9cm,寬2.5-4.5cm,柄長3-10mm,二回羽狀;小羽片5-6對,具有狹翅的短柄,一回羽狀;末回小羽片羽狀半裂,裂片橢圓形;小脈單一或分叉。孢子囊群生于裂片上半部的葉脈先端;囊群蓋多少由受質(zhì)的葉邊反卷而成,連續(xù)或斷裂,全緣。

    性味

    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散瘀。主痢疾;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半楓荷葉拼音注音Bàn Fēnɡ Hé Yè出處《廣西中草藥》來源為梧桐科植物翻白葉樹的葉。功能主治治外傷出血。用法用量半楓荷鮮葉搗爛敷患處;或焙干研末撒患處。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半楓荷葉拼音注音Bàn Fēnɡ......
  • 《中藥大辭典》:半楓荷根拼音注音Bàn Fēnɡ Hé Gēn出處《嶺南采藥錄》來源為梧桐科植物翻白葉樹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曬干。生境分布生于砂質(zhì)土山坡、平原、丘陵地疏林或密林中。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產(chǎn)廣東、廣西。原形態(tài)翻白葉樹,......
  • 《全國中草藥匯編》:半柱花別名出泡草、白泡草來源爵床科半柱花Hemigraphis procumbens (Lour.) Merr.,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廣西。性味微辛,涼。功能主治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痢疾:全草3~5錢,水煎服。跌打腫痛:......
  • 《全國中草藥匯編》:半蒴苣苔別名山白菜、天目降龍草來源苦苣苔科半蒴苣苔Hemiboea henryi Clarke,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陜西、甘肅、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功能主治清熱利濕。主治濕熱黃疸。用法用......
  • 拼音注音Bàn Biān Shān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條葉樓梯草帶根莖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latostema sublineare W.T.Wang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切段,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