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黃耆莖葉

    拼音注音Huánɡ Qí Jīnɡ Yè別名

    芰草(《別錄》)。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豆科植物黃耆內(nèi)蒙黃耆等的莖葉。

    功能主治

    《別錄》:"療渴及筋攣,癰腫,疽瘡。"

    各家論述

    《本草正義》:"黃耆莖葉療渴,亦升清滋液之功。治筋攣者,亦稟溫和之性,而且有宣通絡(luò)詠之力也。其治癰腫疽瘡,則莖葉有外行性,乃能疏通氣血,而消腫化壅,與根之偏于補益者,固自有別耳。"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òu Yóu Guǒ別名大香果、香桂子、野香油果來源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三股筋香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ndera thomsonii Allen采收和儲藏:秋、冬季果熟時采,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100-2......
  • 《全國中草藥匯編》:臭靈丹拼音注音Chòu Línɡ Dān別名鹿耳林、大黑藥來源菊科臭靈丹屬植物臭靈丹Laggera pterodonta (DC.) Benth.,以根或全草入藥。夏秋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性味苦、辛,寒。功能主治清熱......
  • 別名獅子草、臭葉子、山林丹。英文名Herba Laggerae。藥用部位菊科植物翼齒六棱菊Laggera pterodonta (Candolle) Bentham 的干燥地上部分。植物形態(tài)草本。莖直立,粗壯或細(xì)弱,高達(dá)1米,莖翅連續(xù)或有時......
  • 《全國中草藥匯編》:臭牡丹拼音注音Chòu Mǔ Dān別名矮桐子、大紅花、臭楓根、臭八寶、臭芙蓉、矮腳桐來源馬鞭草科赪桐屬植物臭牡丹Clerodendrom bungei Steud.,以根及葉入藥。夏季采葉、秋季采根,鮮用或曬干備用。性......
  • 《中藥大辭典》:臭牡丹根拼音注音Chòu Mǔ Dān Gēn別名臭楓根(《植物名實圖考》)出處《植物名實圖考》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根,9~10月間采收,曬干。性味辛苦,溫。①《分類草藥性》:“味淡苦。“②《福建民間草藥》:“辛,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