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重慶草藥》
為??浦参?strong>黃葛樹根部由寄生蟲所形成的蟲癭。
《重慶草藥》:"泡酒服,治背脊痛,勞傷腰痛。"
出自《重慶草藥》
藥材基源:為??浦参稂S葛樹根部由寄生蟲所形成的蟲癭。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cus virens Ait.var.sublanceolata(Miq.)Corner[F.lacor sensu auct.non Buch. -Ham.]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由根部割取,切片,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800m的疏林中或溪邊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
落葉大喬木,高15-20m。板根延伸達(dá)數(shù)十米外,支柱根形成樹干,胸圍達(dá)3-5m。葉互生;葉柄長2.5-5cm;托葉廣卵形,急尖,長5-10cm;葉片紙質(zhì),長橢圓形或近披針形,長8-16cm,寬4-7cm,先端短漸尖,基部鈍或圓形,全緣,基出脈3條,側(cè)脈 7-10對,網(wǎng)脈稍明顯。隱頭花序(榕果),花序單生或成對腋生,或3-4個簇生于已落葉的老枝上,近球形,直徑5-8mm,成熟時黃色或紅色;基部苞片3枚,卵圓形,細(xì)小,無總花梗;雄花、癭花、雌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內(nèi);雄花無便,少數(shù),著生于花序托內(nèi)壁近口部,花被片4-5,線形;雄蕊1,花絲短;癭花具花被片3-4,花柱側(cè)生;雌花無梗,花被片4。瘦果微有皺紋?;?、果期全年。
苦;性溫
祛風(fēng)除溫;活血通絡(luò)。主風(fēng)溫關(guān)節(jié)痛;勞傷腰痛
內(nèi)服:10-30,浸酒飲。
《重慶草藥》:泡酒服,治背脊痛,勞傷腰痛。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重慶草藥》
來源為??浦参?strong>黃葛樹根部由寄生蟲所形成的蟲癭。
功能主治《重慶草藥》:"泡酒服,治背脊痛,勞傷腰痛。"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黃桷樹根疙瘩拼音注音Huánɡ Jué Shù Gēn Gē Dɑ出處出自《重慶草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浦参稂S葛樹根部由寄生蟲所形成的蟲癭。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cus virens Ait.var.sublanceolata(Miq.)Corner[F.lacor sensu auct.non Buch. -Ham.]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由根部割取,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800m的疏林中或溪邊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
原形態(tài)落葉大喬木,高15-20m。板根延伸達(dá)數(shù)十米外,支柱根形成樹干,胸圍達(dá)3-5m。葉互生;葉柄長2.5-5cm;托葉廣卵形,急尖,長5-10cm;葉片紙質(zhì),長橢圓形或近披針形,長8-16cm,寬4-7cm,先端短漸尖,基部鈍或圓形,全緣,基出脈3條,側(cè)脈 7-10對,網(wǎng)脈稍明顯。隱頭花序(榕果),花序單生或成對腋生,或3-4個簇生于已落葉的老枝上,近球形,直徑5-8mm,成熟時黃色或紅色;基部苞片3枚,卵圓形,細(xì)小,無總花梗;雄花、癭花、雌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內(nèi);雄花無便,少數(shù),著生于花序托內(nèi)壁近口部,花被片4-5,線形;雄蕊1,花絲短;癭花具花被片3-4,花柱側(cè)生;雌花無梗,花被片4。瘦果微有皺紋?;?、果期全年。
性味苦;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溫;活血通絡(luò)。主風(fēng)溫關(guān)節(jié)痛;勞傷腰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10-30,浸酒飲。
各家論述《重慶草藥》:泡酒服,治背脊痛,勞傷腰痛。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