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鶴肉

    《中藥大辭典》:鶴肉拼音注音Hè Ròu出處

    《醫(yī)學入門》

    來源

    為鶴科動物丹頂鶴。

    生境分布

    繁殖于我國黑龍江省一帶,遷至長江下游一帶過冬。

    原形態(tài)

    丹頂鶴,又名:鶴(《詩經(jīng)》),白鶴(《嘉佑本草》),仙鶴(《日用本草》),仙禽、胎禽(《綱目》)。

    體長在1.2米以上。嘴長而呈綠灰色,頂端稍淡,略近黃色。虹膜褐色。體羽主要為白色。頭頂皮膚裸露,呈朱紅色,幼時頭頂不紅;額和眼先微具黑色;喉、頰和頸部暗褐色。飛羽黑色,其次級和三級飛羽形長而彎曲成弓狀;兩翼折疊時,覆于整個白色短尾上面,每被人誤認為尾羽。雌鳥與雄鳥同色。脛、跗跖和趾均細長,灰黑色,后趾小,位高于前3趾,爪灰色。

    常涉于近水淺灘。鳴聲響亮,飛翔力強。主食魚、蟲、甲殼類以及蛙等。

    性味

    咸,平。

    ①《日用本草》:"味咸,平,有毒。"

    ②《醫(yī)學入門》:"咸,平,無毒。"

    ③《會約醫(yī)鏡》:"性寒。"

    注意

    《合約醫(yī)鏡》:"多食發(fā)痼疾。"

    功能主治

    益氣力,止消渴。

    ①《日用本草》:"益氣力,去風補肺,勞弱者宜食之。"

    ②《醫(yī)林纂要》:"解蛇蟲諸毒。"

    ③《會約醫(yī)鏡》:"解五臟熱,止消渴。"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鶴肉拼音注音Hè Ròu別名

    丹頂鶴、鶴、白鶴、仙鶴、仙禽、胎禽

    英文名Red-crested crane, Red-crowned crane出處

    出自《醫(yī)學入門》?!都斡颖静荨罚航聒櫽行?、有黃。有山。有蒼,取其白者為良,它者次之。鶴血咸,平,無毒。主益氣力,補勞乏,去風益肺。

    來源

    藥材基源:為鶴科動物丹頂鶴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rus japonensis (P. L. S. Muller)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于蘆葦或其他雜草叢生的沼澤帶。夜間停息于四周環(huán)水的草灘上。性雜食。巢多營于周圍環(huán)水的淺灘上,每窩產(chǎn)卵1-2枚,卵橢圓形,蒼灰色,鈍端有茶色斑點。

    資源分布:繁殖在黑龍江西北部,冬季見于江西、江蘇和山東等地。

    原形態(tài)

    丹頂鶴,大型鳥類,全身幾近鈍白色;頭頂裸出部分為鮮紅色。額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頰和頸大部分暗褐色;次級和三級飛羽均黑,且形長而彎曲成弓狀,覆于整個白色尾羽上。雌雄同色。嘴長綠灰色;腳灰黑色,爪灰色。

    化學成分

    肉含蛋白質(zhì)(protein),肽類(pepides),氨基酸(amino acid),脂肪(fat),甾類(steroid)。

    歸經(jīng)

    肺;脾;腎經(jīng)

    性味

    味咸;性平

    注意

    1.《日用本草》:“(鶴)頂血大毒,服之即死?!?.《飲食須知》:“鶴肉有毒,頂血飲之立死?!?/p>功能主治

    益氣;解熱。主消渴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食,50-100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蕊草拼音注音Bǎi Ruǐ Cǎo別名一棵松、鳳芽蒿、青龍草、珊瑚草、打食草、石菜子、松毛參、小草、白風草來源為檀香科百蕊草屬植物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z.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凈曬干。性味辛、......
  • 《中藥大辭典》:百蕊草根拼音注音Bǎi Ruǐ Cǎo Gēn出處《本草圖經(jīng)》來源為檀香科植物百蕊草的根。功能主治《本草圖經(jīng)》:“下乳,亦通順血脈,調(diào)氣?!坝梅ㄓ昧績?nèi)服:煎湯,1~3錢。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百蕊草根拼音注音Bǎi......
  • 拼音注音Bǎi Jiě Ténɡ別名金線風、涼粉藤、寄山龍、山豆根、青藤仔、蛤仔藤、金鎖匙、獨腳烏柏。來源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粉葉輪環(huán)藤的根或藤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clea hypoglauca(Schauer)Diels采收和儲......
  • 拼音注音Bǎi Jiě Mǎ Dōu Línɡ別名白金果欖、山總管、百解薯。來源藥材基源:為馬兜鈴科植物香港馬兜鈴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istolochiawestlandiiHemsl.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洗凈,切片,曬干。生......
  • 拼音注音Bǎi Zú Ténɡ別名神仙對坐草、石上蜈蚣、飛天蜈蚣、百足草、鐵斑鳩、巴巖姜、姜藤、天蜈蚣、土石蜈蚣、雄雞尾、細蜈蚣草、蜈蚣草、石蜈蚣、下山蜈蚣英文名Creeping Pothos出處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來源藥材基源:為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