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還魂草

    拼音注音Hái Hún Cǎo別名

    打不死

    出處

    《陜西草藥》

    來源

    為景天科植物輪葉景天全草。夏、秋季采,洗凈鮮用。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坡草叢中或溝邊石塊中。分布四川、湖北、安徽、甘肅、陜西、山西、河北、山東至東北等地區(qū)。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須根細(xì)。莖直立,不分枝。葉3~5片輪生或?qū)ι?,矩圓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zhǎng)4~8厘米,寬2.5~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邊緣有波狀疏齒,葉下常蒼白色,幾無(wú)柄。傘房花序頂生,花密生,頂為半圓球形,直徑2.5~6厘米;萼片5,披針形,長(zhǎng)約1毫米;花瓣5,黃白色、淡綠色至白色,矩圓狀橢圓形,長(zhǎng)4~5毫米;雄蕊10;鱗片條狀楔形;心皮5,矩圓形。花期7~9月。

    性味

    苦澀,平。

    功能主治

    解毒,消腫,止血。治創(chuàng)傷,無(wú)名腫毒,蛇咬及蝎螫。

    用法用量

    外用:搗敷或絞汁涂。

    復(fù)方

    治蛇咬傷;鮮還魂草、土大黃、仙茅參、明礬各適量,搗成泥狀,敷傷處。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臭梧桐花拼音注音Chòu Wú Tónɡ Huā別名龍船花(《泉州本草》)出處《綱目拾遺》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花。功能主治治頭風(fēng),痢疾,疝氣。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2~3錢;研末或浸酒。復(fù)方①治風(fēng)氣頭風(fēng):臭梧桐花陰干,燒......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臭樟別名樟木果、朋麻醒[傣]、樟腦樹來源樟科樟屬植物臭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 (Wall.) Nees,以果實(shí)、木材、樹皮入藥。木材、樹皮四季可采,果實(shí)在成熟后采集,曬干。性味辛,溫。功能主治......
  • 拼音注音Chòu Yóu Guǒ別名大香果、香桂子、野香油果來源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三股筋香的果實(shí)。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Lindera thomsonii Allen采收和儲(chǔ)藏:秋、冬季果熟時(shí)采,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100-2......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臭靈丹拼音注音Chòu Línɡ Dān別名鹿耳林、大黑藥來源菊科臭靈丹屬植物臭靈丹Laggera pterodonta (DC.) Benth.,以根或全草入藥。夏秋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性味苦、辛,寒。功能主治清熱......
  • 別名獅子草、臭葉子、山林丹。英文名Herba Laggerae。藥用部位菊科植物翼齒六棱菊Laggera pterodonta (Candolle) Bentham 的干燥地上部分。植物形態(tài)草本。莖直立,粗壯或細(xì)弱,高達(dá)1米,莖翅連續(xù)或有時(s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