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紅橡木子

    拼音注音Hónɡ Xiànɡ Mù Zǐ出處

    《陸川本草》

    來源

    為殼斗科植物紅錐種仁。冬季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及濕潤的山谷。分布廣西、廣東、福建等地。

    原形態(tài)

    紅錐,又名:赤黎、紅黎、紅椽栲。

    常綠喬木,高可達25米。樹皮灰色至灰褐色,小枝紫褐色,有淡褐色的皮孔。單葉互生;薄革質;卵狀披針形,長7~10廈米,寬1.5~2.8厘米,基部闊楔形,先端漸尖為尾狀,全緣,或上半部有疏而細的齒,上面光亮無毛,下面密被赤褐色粃鱗,側脈纖細,10~12對,在背面明顯;葉柄長4~8毫米,被微柔毛。花單性,蜂雄同株;雄花成直立穗狀花序,雌花為短穗狀花序;果穗長5~9厘米,無毛;總苞球形,開裂,直徑1.5~2.5厘米,密生錐狀被毛的硬尖刺,內面有堅果1~3。堅果卵形,頂端短尖,長6~10毫米,直徑4~8毫米。花期3~5月。果期11~12月。

    性味

    《陸川本草》:"甘,溫。"

    功能主治

    《陸川本草》:"滋養(yǎng)強壯,健胃,消食。治食欲不振,脾虛泄瀉。"

    用法用量

    內服:炒食或煮食,1~2兩。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楮樹根拼音注音Chǔ Shù Gēn別名谷樹子根(《本經(jīng)逢原》),谷木蔃(《生草藥手冊》)。出處《分類草藥性》來源為??浦参飿嫎涞哪鄹蚋ぁ?~10月采。性味①《重慶草藥》:“味甘,性微寒,無毒?!阿凇稄V西中草藥》:“味微......
  • 《中藥大辭典》:楮樹白皮拼音注音Chǔ Shù Bái Pí別名谷木皮(《吳普本草》),楮樹皮(《別錄》),谷白皮(《千金方》),楮白皮(《圣濟總錄》),構皮(《草木便方》)。出處《綱目》來源為??浦参飿嫎錁淦さ捻g皮部。性味①《藥性論》:“......
  • 《中藥大辭典》:楮皮間白汁拼音注音Chǔ Pí Jiān Bái Zhī別名谷枝汁(《近效方》),谷樹汁、五金膠漆(《日華子本草》),構膠、楮樹汁(《綱目》)。出處《本草經(jīng)集注》來源為??浦参飿嫎淝o皮部的乳汁。性味《本草匯言》:“味甘,氣平......
  • 《中藥大辭典》:楮莖拼音注音Chǔ Jīnɡ出處《別錄》來源為桑種植物構樹的樹枝。功能主治治風疹,目赤腫痛,小便不利。①《別錄》:“主癌疹癢,單煮洗浴?!阿凇毒V目》:“搗濃汁飲半升,治小便不通?!皬头街伪┏嘌弁矗~澀者:嫩楮枝去葉,放地上火......
  • 《中藥大辭典》:樗葉拼音注音Chū Yè別名樗木葉(《唐本草》)出處《綱目》來源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葉。性味①《唐本草》:“味苦,有毒?!阿凇毒V目》:“苦,溫,有小毒?!肮δ苤髦巍短票静荨罚骸爸飨疮徑?,風疽。水煮葉汁用之?!罢洝吨兴幋筠o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