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狗寶

    《全國中草藥匯編》:狗寶拼音注音Gǒu Bǎo來源

    犬科動物Canis familiaris L.的胃中結(jié)石。去皮膜及肉等,清水洗凈,陰干。

    性狀

    呈圓球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一般直徑1.5~5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黑色,略有光澤,有多數(shù)類圓形突起。質(zhì)重,堅實而細膩,以指甲刻之可留痕跡。破而顯同心環(huán)狀層紋,近中心部位較疏松,但多不能分離。氣微腥,味微苦,嚼之有粉性而無砂性感覺。

    性味

    甘、咸,平。

    功能主治

    將逆氣,開郁結(jié),解毒。用于噎膈反胃,癰疽瘡瘍。

    用法用量

    3~5分,研粉水沖服。外用適量,撒布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狗寶拼音注音Gǒu Bǎo別名

    狗結(jié)石(《藥材學(xué)》)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犬科動物胃中結(jié)石。將狗殺死后,割腹開胃,如發(fā)現(xiàn)有狗寶時,即用刀割取,除凈皮膜及肉等,洗凈、陰干。

    生境分布

    主產(chǎn)內(nèi)蒙古、西藏、新疆、河北。此外,貴州、廣東、廣西、吉林、遼寧、黑龍江、青海、河南、安徽等地亦產(chǎn)。

    性狀

    呈圓球形,大小不一;一般直徑約1.5~5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黑色,略有光澤,有多數(shù)類圓形突起。質(zhì)重,堅實而細膩,指甲劃之,留有痕跡,斷面有同心環(huán)狀層紋,近中心較疏松。氣微腥,味微苦,嚼之有粉性而無砂性感覺。以色白細膩,指甲劃之留有痕跡,斷面有層紋者為佳。

    化學(xué)成分

    含碳酸鈣、碳酸鎂、磷酸鎂等。

    性味

    甘咸,平。

    ①《綱目》:"甘咸,平,有小毒。"

    ②《本經(jīng)逢原》:"甘苦,溫,小毒。"

    功能主治

    降逆氣,開郁結(jié),解毒。治噎膈反胃,癰疽。疔瘡。

    ①《醫(yī)學(xué)入門》:"治肺經(jīng)風毒痰火,癰疽惡瘡。"

    ②《綱目》:"治噎食及癰疽瘡瘍。"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研末,3~5分;或入丸、散。

    復(fù)方

    ①治噎食病數(shù)月不愈者:狗寶為末,每服一分,以威靈仙二兩,鹽二錢,搗如泥,漿水一鐘,攪勻,去滓調(diào)服,日二。(《杏林摘要》)

    ②治癰疽瘡瘍:狗寶五分,蜂房一錢。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③治赤疔瘡:狗寶八分,蟾酥二錢,龍腦二錢,麝香一錢。為末,好酒和丸麻子大,每服三丸,以生蔥三寸,同嚼細,用熱蔥酒送下,暖臥,汗出為度,后服流氣追毒藥,貼投毒膏。(《通玄論》狗寶丸)

    各家論述

    《本經(jīng)逢原》:"狗寶專治噎膈反胃之病,取苦能下降,溫能開結(jié)也。予嘗推廣其用,凡癰疽潰瘍不收,癲狂冷痰積結(jié),無不可用。惟郁結(jié)傷脾,氣血枯槁者,誤投則有抱薪救火之危。"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狗寶拼音注音Gǒu Bǎo別名

    狗結(jié)石

    英文名Stone of a Dog's Gallbladder, Kidney or Bladder出處

    1.《醫(yī)學(xué)入門》:狗,膽中黃謂之狗寶,犬夜吠月,發(fā)狂者多有之。然必自采,乃得其真。入藥用干豆腐挖一竅,入黃于中間合定,水煮半日,研細用。

    2.《本草綱目》:狗寶,生癩狗腹中,狀如白石帶青色,其理層疊,亦難得之物也。

    來源

    藥材基源:為犬科動物狗的胃結(jié)石。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nis familiaris Linnaeus

    采收和儲藏:將狗宰殺后,剖腹開胃,如發(fā)現(xiàn)有結(jié)石時,即用刀割取,除去皮膜及肉等,洗凈,陰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狗的繁殖每年1-2次,仔數(shù)因品種而有所不同。一般2-3只,多至12只。

    資源分布:全國各地均有飼養(yǎng)。

    原形態(tài)

    家狗,狗是家畜之一。體形大小毛色因品種不同而異一般的狗,體格勻稱。鼻吻部較長,眼呈卵圓形,兩耳或堅或垂。四肢科研矯健,前肢5趾,后肢4趾。具爪,但爪不能伸縮。尾呈環(huán)形或鐮刀形。狗為肉食性動物,因長期馴化的結(jié)果,已變?yōu)殡s食性動物,其嗅覺與聽覺都很靈敏,記憶力很強,奔跑迅速。

    性狀

    性狀鑒別,本品圓球形,大小不一,上徑1.5-5cm,表面灰白色或棕白色,略有光澤,有多數(shù)類圓形突起。體重,質(zhì)堅硬而細膩,指甲劃之,留有痕跡,破斷面有同心環(huán)狀層紋。近中心較疏松。氣微腥,味微苦,嚼之有粉性而無砂性感。

    以色白細膩、指甲劃之有痕跡、斷面有層紋者為佳。

    化學(xué)成分

    含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碳酸鎂(magnesium carbonate),磷酸鎂(magnesium phosphate)等。

    炮制

    取原藥材,刷凈,敲碎,除去核心中異物,研成細粉。

    鑒別

    理化鑒別(1)取本品粉末少量,加10%鹽酸溶液1ml,粉末被溶解呈淡黃色。

    (2)取本品粉末少量,加水1-2ml,振搖,加稀硝酸銀溶液2-3滴,可見黃色沉淀物產(chǎn)生。傾去水液,加氨試液1ml,黃色沉淀即溶解。

    歸經(jīng)

    脾;胃;心經(jīng)

    性味

    味甘;苦;咸;性平;小毒

    注意

    脾胃虛弱、氣血衰少者慎服。

    功能主治

    降逆氣;開郁結(jié);消積;解毒。主噎膈;反胃;胸脅脹滿;癰疽疔瘡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研末,0.9-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

    各家論述

    1.《本經(jīng)逢原》:狗寶專治噎膈反胃之病,取苦能下降,溫能開結(jié)也。予嘗推廣其用,凡癰疽潰瘍不收,癲狂冷痰積結(jié),無不可用。惟郁結(jié)傷脾,氣血枯槁者,誤投則有抱薪救火之危。

    2.《醫(yī)學(xué)入門》:治肺經(jīng)風毒痰火,癰疽惡瘡。

    3.《本草綱目》:治噎食及癰疽瘡瘍。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īnɡ Tánɡ Cǎo別名土甘草、四時茶、米碎草來源玄參科野甘草屬植物野甘草Scoparia dulcis L.,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性味甘,涼。功能主治清熱利濕,疏風止癢。用于感冒發(fā)熱,肺熱咳嗽,腸炎,細菌......
  • 拼音注音Bīnɡ Cǎo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賴草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ynus secalinus (Gcorgi)Tzvel.[Triticum secalinum Georgi; Aneurolepidium das......
  • 拼音注音Bīnɡ Cǎo Gēn出處《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賴草的根。秋季采挖,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潤濕肥沃沙地、渠邊、田埂、丘間低地。分布東北、河北、甘肅、寧夏、青海、新疆、陜西、山西、內(nèi)蒙古等地。原形態(tài)賴草,又名:厚穗......
  • 《中藥大辭典》:冰草白穗拼音注音Bīnɡ Cǎo Bái Suì出處《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賴草的帶菌果穗。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治淋病,帶下。復(fù)方①治淋病:冰草白穗一兩,水煎服。②治赤白帶下:冰草白穗五錢,敗醬草一......
  • 《全國中草藥匯編》:包袱七別名小八角蓮、半碗水、鐵骨散來源小檗科包袱七Dysosma difformis (Hemsl. et Wils.) T. H. Wang,以根狀莖及根入藥。生境分布湖北、湖南、四川。功能主治散風祛痰,解毒。摘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