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冰草白穗

    《中藥大辭典》:冰草白穗拼音注音Bīnɡ Cǎo Bái Suì出處

    《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賴草帶菌果穗。

    性味

    苦,微寒。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治淋病,帶下。

    復(fù)方

    ①治淋?。罕莅姿胍粌?,水煎服。

    ②治赤白帶下:冰草白穗五錢,敗醬草一兩,水煎服。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冰草白穗拼音注音Bīnɡ Cǎo Bái Suì英文名diseased fruit-spike of Common Aneuroplepidium出處

    出自《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賴草的帶菌果穗。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ynus secalinus (Gcorgi)Tzvel.[Triticum secalinum Georgi; Aneurolepidium dasystachy(Trin.)Nevski]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常生于沙地、平原綠州及山地草原帶。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和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賴草 多年生草本。具下伸和橫走的根莖。稈單生或叢生,直立,高40-100cm,具3-5節(jié),光滑無毛,或在花序下密被柔毛。葉鞘光滑無毛,或在幼嫩時邊緣具纖毛;葉舌膜質(zhì),截平,長1-1.5mm;葉片長5-30cm,寬4-7mm,扁平或內(nèi)卷,上面及邊緣粗糙或具短柔毛,下面平滑或微粗糙。穗狀花序,直立,長10-15(-24)cm,寬10-17mm,灰綠色;穗輪被短柔毛,節(jié)與邊緣被長柔毛,節(jié)間長3-7mm,基部者達20mm;小穗通常2-3,稀1或4枚生于每節(jié),長10-20mm,含4-7(-10)朵小花;小穗軸節(jié)間長1-1.5mm,貼生短毛;穎短于小穗,線狀披針形,先端狹窄如芒,不覆蓋第1外稃的基部,具不明顯的3脈,上半部粗糙,邊緣具纖毛,第1穎短于第2穎,長8-15mm;外稃披針形,邊緣膜質(zhì),先端漸尖或具長1-3mm的毛,背具5脈,被短柔毛或上半部無毛,基盤具長約1mm的柔毛,第1外稃長8-10(-14)mm,內(nèi)稃與外稃等長,先端常微2裂,脊的上半部具纖毛;花藥長3.5-4mm?;?、果期6-10月。

    性味

    苦;微寒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主淋證;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ǎi Zú Ténɡ別名神仙對坐草、石上蜈蚣、飛天蜈蚣、百足草、鐵斑鳩、巴巖姜、姜藤、天蜈蚣、土石蜈蚣、雄雞尾、細蜈蚣草、蜈蚣草、石蜈蚣、下山蜈蚣英文名Creeping Pothos出處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來源藥材基源:為天南......
  • 《中國藥典》:百部拼音注音Bǎi Bù別名百條根、百部草、鬧虱藥、藥虱藥英文名RADIX STEMONAE來源本品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 《中藥大辭典》:百部還魂拼音注音Bǎi Bù Hái Hún別名還魂草(《廣西中藥志》),狗笠耳(《廣西藥植名錄》)。出處《廣西中藥志》來源為三白草科植物裸蒴的全草或葉。生境分布分布西南及南部。原形態(tài)蔓生草本,全株有腥味,光滑無毛。莖軟弱,......
  • 拼音注音Bǎi Lǐ Xiānɡ別名地椒、麝香草來源為唇形科百里香屬植物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 L.[T. mongolicus Ronn.]和地椒(興凱百里香)T. przewalskii (Komar.) Nakai,以......
  • 來源杜鵑花科百里香葉杜鵑Rhododendron thymifolium Maxim.,以枝、葉入藥。生境分布甘肅、青海。性味辛,溫。功能主治止咳平喘,祛痰。主治慢性氣管炎,哮喘。用法用量鮮品2~3錢,水煎服。干品2兩,酒1斤,浸泡1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