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防葵散

    《云歧子保命集》卷下:防葵散處方

    防葵1兩,木香5錢,柴胡半兩,黃芩半兩。

    制法

    上銼細。

    功能主治

    傷寒汗下后,臍左有動氣者。

    用法用量

    每次5錢,水煎服。

    摘錄《云歧子保命集》卷下《圣惠》卷四十八:防葵散處方

    防葵1兩,京三棱1兩(炮裂),桂心1兩,赤芍藥1兩,鱉甲1兩半(涂醋炙令黃,去裙襕),當歸1兩,訶黎勒皮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伏梁,氣在臍上心下,結(jié)固如梁之狀,胸膈不利,食飲減少。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圣惠》卷四十八方出《千金》卷十四,名見《普濟方》卷一○一:防葵散處方

    防葵5兩,人參5兩,貫眾5兩,防風3兩,桂心3兩。

    功能主治

    狂邪發(fā)無常。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分4服,亦可稍服。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四,名見《普濟方》卷一○一《圣惠》卷四十八:防葵散處方

    防葵1兩,訶黎勒皮3分,白術(shù)3分,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微炒),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桂心3分,枳實半兩(麩炒微黃),木香3分,檳榔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肥氣在左脅下,結(jié)聚成塊,心腹妨實,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圣惠》卷四十八《圣惠》卷四:防葵散處方

    防葵1兩,人參1兩(去蘆頭),貫眾1兩,遠志1兩(去心),茯神1兩,犀角屑1兩,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防風1兩(去蘆頭),桂心1兩,甘草3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心臟風邪,恍惚失常,言語錯亂。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圣惠》卷七十一:防葵散處方

    防葵1兩,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桂心1兩,鬼箭羽1兩,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當歸1兩,吳茱萸3分(湯浸7遍,焙干,微炒),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婦人癥痞,心腹脹硬如石,經(jīng)絡不利,四肢瘦弱,少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圣惠》卷七十一《圣惠》卷二十八:防葵散處方

    防葵3分,京三棱3分(銼碎,醋炒3遍),蓬莪術(shù)半兩,訶黎勒半兩(煨,用皮),檳榔半兩,赤茯苓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術(shù)半兩,桂心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白豆蔻半兩(去皮),木香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丁香1分,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尖,微炒),鱉甲3兩(洗去塵土,用硇砂半兩研碎,以醋2合浸硇砂去卻石,涂醋炙鱉甲、硇砂,醋盡為度)。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虛勞癥瘕,或氣攻脾胃,令人心下及胃管兩傍堅硬,喘息急促,牽引兩脅妨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注意

    忌莧萊、生冷、濕面。

    摘錄《圣惠》卷二十八《圣惠》卷四十八:防葵散處方

    防葵半兩,桔梗3分(去蘆頭),川樸消3分,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麩炒微黃),木香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積聚氣,心腹脹硬如石,肚上青脈起,食飲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當利下惡物為度,未利再服。

    摘錄《圣惠》卷四十八《圣惠》卷八十四:防葵散處方

    防葵半兩,柴胡半兩(去苗),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桑根白皮半兩(銼),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瘧發(fā)后,肚脹,兼頭面浮腫。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圣惠》卷八十四《圣惠》卷七十一:防葵散處方

    防葵1兩,木香1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白術(shù)1兩,當歸1兩(銼,微炒),赤芍藥1兩,牛膝1兩(去苗),桂心1兩,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婦人心腹積聚氣,時有疼痛,經(jīng)絡不利,四肢漸瘦,食少腹脹。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圣惠》卷七十一方出《千金》卷十四,名見《普濟方》卷九十九:防葵散處方

    防葵6分,代赭6分,人參6分,鉛丹6分,鉤藤6分,茯神6分,雷丸6分,虎骨6分,遠志6分,桂心6分,防風6分,白僵蠶6分,生豬齒6分,卷柏1分,莨菪子1分,光明砂1分,升麻1分,附子1分,牡丹1分,龍齒1分,牛黃2分,蚱蟬14枚,蛇蛻皮1具,白馬眼睛1具,白蘞4分。

    制法

    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

    癲癇厥時發(fā)作。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2次,亦可為丸服。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四,名見《普濟方》卷九十九《圣惠》卷二十二:防葵散處方

    防葵1兩,代赭1兩(細研),人參1兩(去蘆頭),鉛丹1兩半,鉤藤1兩,茯神1兩,雷丸1兩,虎頭骨1兩半(涂酥炙令黃),遠志1兩(去心),白僵蠶1兩(微炒),生豬齒1兩,防風1兩(去蘆頭),卷柏1兩,川升麻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虎掌3分(湯洗7遍,生姜汁拌炒令黃),朱砂1兩(細研),牡丹1兩,牛黃半兩(細研),龍齒2兩,蚱蟬14枚(微炒),蛇蛻皮1條(燒為灰),白蘞1兩,白馬眼睛1對(炙令微黃)。

    制法

    上為散,入研了藥令勻。

    功能主治

    風癲,精神錯亂,發(fā)作無時。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二
更多中藥材
  • 《回春》卷二:安蛔湯處方人參7分,白術(shù)1錢,茯苓1錢,干姜(炒黑)5分,烏梅2個,花椒(去目)3分。制法上銼。功能主治傷寒吐蛔。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回春》卷二明·《萬病回春》:安蛔湯出處安蛔湯,出自明·《萬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湯”......
  • 《醫(yī)宗說約》卷四:安蛔理中湯處方參、術(shù)、烏梅、川椒、炮姜、白茯苓、生姜。功能主治蛔厥,手足冷。用法用量水煎服。手足冷甚,加附子;嘔,加半夏、陳皮、生姜汁;蛔吐不止,加苦楝根、黃連、細辛;大便秘結(jié),加大黃。摘錄《醫(yī)宗說約》卷四《醫(yī)學入門》卷四......
  • 處方白茅根20-30克,龍骨15-25克,牡蠣15-25克,生三七粉(吞服)3-5克,白芨粉10-15克,生在大黃6-10克,藕節(jié)炭(或藕汁)20-30克。功能主治涼血活血止血。主血熱壅盛,迫血妄行。用法用量冷水浸泡半小時,煮沸20分鐘即可......
  • 處方人參5錢,白術(shù)5錢,肉桂1錢,山藥1兩,巴戟天5錢,蛇床子3錢,附子5分,茯苓3錢,遠志1錢,甘草1錢。功能主治補心腎之虛,溫命門、心包之火,去脾經(jīng)之濕。主心包、命門二經(jīng)之火衰,外感寒邪,而發(fā)奔豚,如一裹之氣從心而下,直至于陰囊之間,其......
  • 處方黨參4錢,炮姜6分,當歸2錢,半夏1錢,茯苓3錢,白術(shù)1錢,厚樸1錢,砂仁1錢,桑皮2錢,杏仁3錢,蘇子1錢5分,陳香櫞皮6分。功能主治脾痹。摘錄《醫(yī)醇剩義》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