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地氈草

    《中藥大辭典》:地氈草拼音注音Dì Zhān Cǎo別名

    金雀梅、金雀花(《泉州青草藥》),天地花(《泉州本草》),地紅花、小毛氈苔(《福建中草藥》)。

    出處

    《泉州本草》

    來源

    為茅膏菜科植物匙葉茅膏菜全草。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山區(qū)陰濕斜坡,或濕地水溝旁。分布福建、廣東、臺灣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莖極短縮。葉皆基生,呈鑲嵌式;葉片匙形,長1~2厘米,上部圓而較寬,下部漸次狹窄,無明顯的葉柄,上面密被紫紅色腺毛,毛長可達(dá)5毫米。花莖自葉叢抽出,高10~15厘米;花淡紅色,側(cè)生于花莖頂端,排列成總狀花序;萼片5,宿存;花瓣5;雄蕊5;花柱3,各2深裂。蒴果?;ㄆ谙募?。

    歸經(jīng)

    《泉州本草》:"入心、肺、胃三經(jīng)。"

    性味

    《泉州本草》:"甘,寒,無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渴,涼血通淋。治感冒,肺癰,咳嗽口渴,吐血咯血,淋病,喉蛾,疔瘡。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鮮品0.5~1兩。外用:搗敷。

    復(fù)方

    ①治肺熱肺癰,發(fā)熱咳嗽口渴:鮮地氈草一兩,煎湯調(diào)蜜服。

    ②治吐血,咯血:鮮地氈草一兩。搗爛絞汁調(diào)蜜服。

    ③治單雙乳蛾或喉癀:地氈草曬干研末吹喉,仍以鮮地氈草一兩至一兩半,煎湯服。

    ④治金錢癬:鮮地氈草擦患處(干者先浸米醋再擦),每日一、二次。

    ⑤治一切疔瘡:鮮地氈草加生桐油、冷飯粒、烏糖搗敷。

    ⑥治諸淋:鮮地氈草一兩。煎湯調(diào)冰糖服。(①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⑦治對口瘡:鮮小毛氈苔、連錢草各適量加食鹽、冷飯或紅糖少許,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⑧治流行性感冒:鮮小毛氈苔五至八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地氈草拼音注音Dì Zhān Cǎo別名

    金雀梅、小毛氈苔、天地花、地紅花。

    英文名Herb of Spathulate Sundew出處

    出自《泉州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茅膏菜科植物匙葉茅膏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rosera spathulata Labill.

    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收,洗凈泥土,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陰濕斜坡和巖石間灌叢或草叢中,以及濕地水溝旁。

    資源分布:分布福建、廣東、臺灣。

    原形態(tài)

    匙葉茅膏菜 多年生草本。莖短縮,不具球莖。葉皆基生,鑲嵌式排列成蓮座狀,緊貼地面;葉柄扁平,自下向上漸擴(kuò)大;托葉膜質(zhì),淡紅色,長4-6mm,通常3裂,中間裂片再作2-3淺或深裂;葉片匙形,長1-2cm,寬2-5mm,葉緣腺毛長達(dá)5mm,紫紅色,葉上面腺毛較短。螺狀聚傘花序1-2,自葉叢抽出,長4-16cm,花序柄、花柄及花萼均被細(xì)柔毛狀頭狀腺毛;苞片鉆形,長約2mm;花萼5,鐘形,宿存;花瓣5,倒卵形,長約2mm,紫紅色;雄蕊5,長約2mm;子房橢圓形,花柱3,每柱2裂達(dá)基部,宿存。蒴果倒三角形,內(nèi)卷,熟時3裂。種子多而小,卵形或橢圓形,黑色,具蜂房格狀脈紋?;?、果期3-9月。

    性狀

    性狀鑒別 全草卷團(tuán)狀。莖極短縮,基部常有細(xì)長的須狀根,頂端有殘留的花莖。葉基生,呈鑲嵌式重疊,葉片展平后匙形,長1-2cm,寬2-5mm,基部漸窄葉緣具有密集而稍長的紫紅色腺毛,長約5mm,葉上面腺毛較短,下面幾無毛;無明顯的葉柄。花莖長10-15cm,花多脫落。氣微,味稍苦。

    歸經(jīng)

    心;肺;胃經(jīng)

    性味

    淡;寒

    功能主治

    清熱利咽;涼血解毒。主感冒;肺癰;咳嗽;口渴;吐血;咯血;喉蛾;疔瘡;淋病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鮮品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慈烏拼音注音Cí Wū出處《綱目》來源為鴉科動物寒鴉的肉。生境分布棲于山區(qū)及平原的田野間,好群棲。主食農(nóng)作物的種子,亦吃昆蟲。分布幾遍全國,但南方較少。原形態(tài)寒鴉(《嘉佑本草》),又名:烏、鸒(《詩經(jīng)》),鵯鶋(《爾雅》),......
  • 《中藥大辭典》:慈烏膽拼音注音Cí Wū Dǎn別名烏鴉膽(《綱目拾遺》)出處《綱目拾遺》來源為鴉科動物寒鴉的膽。功能主治《綱目拾遺》:“明日開瞽,功勝空青,點青盲最驗。解藤黃毒?!皬?fù)方治爛弦風(fēng)眼及翳障:烏鴉膽點之。(王玷桂《不藥良方》)摘......
  • 《中藥大辭典》:慈姑拼音注音Cí Gū別名茨菇(《藥性論》),白地栗(《本草圖經(jīng)》),慈菇(《滇南本草》)。出處《綱目》來源為澤瀉科植物慈姑的球莖。生境分布生沼澤中。各地均有分布。原形態(tài)慈姑,又名:藉姑、水萍(《別錄》),槎牙(《唐本草》)......
  • 《中藥大辭典》:慈姑葉拼音注音Cí Gū Yè出處《綱目》來源為澤瀉科植物慈姑的葉片。性味①《本草圖經(jīng)》:“味甘微苦,寒,無毒。“②《重慶草藥》:“(全株)辛辣,有小毒?!肮δ苤髦蜗[,解毒。治瘡腫,丹毒,惡瘡。①《日華子本草》:“研敷蛇蟲......
  • 《中藥大辭典》:慈姑花拼音注音Cí Gū Huā出處《福建民間草藥》來源為澤瀉利植物慈姑的花。功能主治《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明目,去濕。治一切療腫痔漏?!啊办顫裰?,同于茵陳。“用法用量治一切疔瘡:慈姑花適量。用冷開水洗凈,搗敷患處。孕婦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