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為樟科植物滇楨楠的葉。冬、春采。
生于陰濕之山箐中。分布云南。
喬木,高20米;樹冠球形,有香氣;樹皮灰褐色。小枝灰綠色,光滑無毛。葉互生,革質(zhì),倒卵形,長7~9厘米,寬4~5厘米,基部闊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帶綠蒼白色,二面均無毛,全緣,具羽狀脈,側(cè)脈8~9對,于下面凸出;葉柄長1.5~2厘米,無毛。圓錐形花序腋生于總苞腋;總苞早落;花黃色;花被片6,矩圓形,內(nèi)面有長柔毛,成2輪,外輪較??;能育雄蕊9,花藥4室,第三輪雄蕊花藥外向瓣裂。果實橢圓形,長1厘米,直徑5毫米,成熟時黑色,基部具稍展開的宿存花被片?;ㄆ谇锬┒酢?/p>性味
苦澀,涼。
清熱消炎。治腮腺炎,瘡毒,水火燙傷,風濕,跌打骨折。
內(nèi)服:煎湯,3~5錢,或研末。外用:研末調(diào)敷。
①治腮腺炎,瘡毒:凍青葉、柏枝葉等分,研末,調(diào)雞蛋清外敷。
②治水火燙傷:㈠凍青葉研末,水調(diào)敷。㈡凍青葉研末,用大薊去皮搗爛煮水,兌凍青葉粉外敷。㈢凍青葉研末,紫草皮搗爛,冷開水泡后去渣,加凍青葉粉外敷。
③治風濕,跌打骨折:㈠凍青葉一分,小紅參一分,雪上一支蒿一至二厘,共研末,以酒送服。㈡凍青葉、綠葡萄、升麻、化血丹,研末,用開水、蜂蜜或白酒調(diào)敷。寒重者加草烏,熱重者加斑莊根。
云南凍青葉
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滇潤楠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chilus yunnanensis Lec.[M.bracteata Lec.]
采收和儲藏:冬、春季采收,洗凈,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陰濕之山箐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滇楨楠,喬木,高20m;樹冠球形,有香氣;樹皮灰褐色。小枝灰綠色,光滑無毛。葉互生,革質(zhì),倒卵形,長7-9cm,寬4-6cm,基部闊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帶綠蒼白色,二面均無毛,全緣,具羽狀脈,側(cè)脈8-9對,于下面凸出;葉柄長1.5-2cm,無毛。圓錐形花序腋生于總苞腋;總苞早落;花黃色;花披片6,矩圓形,內(nèi)面有長柔毛,成2輪,外輪較?。荒苡廴?,花藥4室,第三輪雄蕊花藥外向瓣裂。果實橢圓形,長1cm,直徑5mm,成熟時黑色,基部具稍展開的宿存花被片。花期秋末冬初。
心;肝;肺;腎經(jīng)
苦;澀;涼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痄腮;瘡毒;水火燙傷;風濕痹痛;跌打骨折
外用:適量,研末,以開水、蜂密或白酒等調(diào)敷。內(nèi)服:前湯,10-15g。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樟科植物滇楨楠的葉。冬、春采。
生境分布生于陰濕之山箐中。分布云南。
原形態(tài)喬木,高20米;樹冠球形,有香氣;樹皮灰褐色。小枝灰綠色,光滑無毛。葉互生,革質(zhì),倒卵形,長7~9厘米,寬4~5厘米,基部闊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帶綠蒼白色,二面均無毛,全緣,具羽狀脈,側(cè)脈8~9對,于下面凸出;葉柄長1.5~2厘米,無毛。圓錐形花序腋生于總苞腋;總苞早落;花黃色;花被片6,矩圓形,內(nèi)面有長柔毛,成2輪,外輪較??;能育雄蕊9,花藥4室,第三輪雄蕊花藥外向瓣裂。果實橢圓形,長1厘米,直徑5毫米,成熟時黑色,基部具稍展開的宿存花被片?;ㄆ谇锬┒酢?/p>性味
苦澀,涼。
功能主治清熱消炎。治腮腺炎,瘡毒,水火燙傷,風濕,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研末。外用:研末調(diào)敷。
復(fù)方①治腮腺炎,瘡毒:凍青葉、柏枝葉等分,研末,調(diào)雞蛋清外敷。
②治水火燙傷:㈠凍青葉研末,水調(diào)敷。㈡凍青葉研末,用大薊去皮搗爛煮水,兌凍青葉粉外敷。㈢凍青葉研末,紫草皮搗爛,冷開水泡后去渣,加凍青葉粉外敷。
③治風濕,跌打骨折:㈠凍青葉一分,小紅參一分,雪上一支蒿一至二厘,共研末,以酒送服。㈡凍青葉、綠葡萄、升麻、化血丹,研末,用開水、蜂蜜或白酒調(diào)敷。寒重者加草烏,熱重者加斑莊根。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凍青葉拼音注音Dònɡ Qīnɡ Yè別名云南凍青葉
英文名leaf of Yunnan Machilus出處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滇潤楠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chilus yunnanensis Lec.[M.bracteata Lec.]
采收和儲藏:冬、春季采收,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陰濕之山箐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原形態(tài)滇楨楠,喬木,高20m;樹冠球形,有香氣;樹皮灰褐色。小枝灰綠色,光滑無毛。葉互生,革質(zhì),倒卵形,長7-9cm,寬4-6cm,基部闊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帶綠蒼白色,二面均無毛,全緣,具羽狀脈,側(cè)脈8-9對,于下面凸出;葉柄長1.5-2cm,無毛。圓錐形花序腋生于總苞腋;總苞早落;花黃色;花披片6,矩圓形,內(nèi)面有長柔毛,成2輪,外輪較?。荒苡廴?,花藥4室,第三輪雄蕊花藥外向瓣裂。果實橢圓形,長1cm,直徑5mm,成熟時黑色,基部具稍展開的宿存花被片。花期秋末冬初。
歸經(jīng)心;肝;肺;腎經(jīng)
性味苦;澀;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痄腮;瘡毒;水火燙傷;風濕痹痛;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以開水、蜂密或白酒等調(diào)敷。內(nèi)服:前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