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丁榔皮

    《全國中草藥匯編》:丁榔皮拼音注音Dīnɡ Lánɡ Pí別名

    丁木樹、白對節(jié)子

    來源

    山茱萸科燈臺樹屬植物梾木Cornus macrophylla Wall.,以樹皮入藥。夏季剝?nèi)≥^老樹枝的皮,曬干。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祛風止痛,舒筋活絡。用于風濕筋骨痛,腰腿痛,肢體癱瘓。

    用法用量

    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丁榔皮拼音注音Dīnɡ Lánɡ Pí別名

    松楊木皮(《本草拾遺》)。

    出處

    《陜西中草藥》

    來源

    為山茱萸科植物椋子木樹皮。夏季剝?nèi)≥^老樹枝的皮,曬干。

    性味

    《本草拾遺》:"苦,平,無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遺》:"主水痢,不問冷熱,取皮煎令黑,服一升。"

    ②《陜西中草藥》:"祛風止痛,通經(jīng)活絡。治筋骨疼痛,腰腿痛,肢體癱瘓。"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丁榔皮拼音注音Dīnɡ Lánɡ Pí別名

    松楊木皮

    英文名Bark of Largeleaf Dogwood出處

    出自《陜西中草藥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木來)木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wida macrophylla (Wall.)Sojak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剝?nèi)淦?,切段,曬干?/p>原形態(tài)

    落葉喬木或灌木,高4-15m。一年生枝赤褐色,疏生柔毛,有棱角。葉對生;葉柄長1.6-3cm,上面有淺溝,基部略呈鞘狀;葉片橢圓狀卵形至橢圓狀長圓形,長8-16cm,寬4-8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qū)捫ㄐ?,?cè)脈5-7對,弓狀彎曲。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長8-9cm,寬9-11cm;總花梗紅色,花小,白色至黃色;花萼裂片4,齒三角形,外面褐柔毛;花瓣4,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雄蕊4,花藥丁字形著生;子房下位,花柱短,棍棒表,宿存。核果球形,成熟時藍黑以,核骨質(zhì),扁球形,兩側(cè)各有1條澆溝及6條脈紋?;ㄆ?-7月,果期8-9月。

    性味

    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風通絡;利濕止瀉。主筋骨疼痛;肢體癱瘓;痢疾;水瀉腹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水痢,不問冷熱,取皮煎令黑,服一升。2.《陜西中草藥》:祛風止痛,通經(jīng)活絡。治筋骨疼痛,腰腿痛,肢體癱瘓。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糙蘇拼音注音Cāo Sū別名大葉糙蘇、山蘇子[內(nèi)蒙古]、續(xù)斷[寧夏]、山芝麻來源唇形科糙蘇屬植物糙蘇Phlomis umbrosa Turcz.,以地上全草或根入藥。夏秋采割地上全草;秋季挖取根部,去凈泥土和雜質(zhì),曬干。......
  • 別名蔓龍膽、虎牙草來源龍膽科纏竹黃Tripterospermum cordifolium (Marq.) H. Smith,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涼。功能主治清肝肺火。主治咳嗽,急驚風,肝熱目赤,口苦,黃疸,筋骨熱痛等癥。用法用......
  • 《中藥大辭典》:翅衛(wèi)矛拼音注音Chì Wèi Máo別名約哦(藏名)出處《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來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栓翅衛(wèi)矛的枝皮。7~8月采,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緣及河岸灌叢中。分布河南、陜西、甘肅、四川等地。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高約4米。枝近四棱......
  • 拼音注音Chì Zǐ Mù來源藥材基源:為梧桐科植物翅子樹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terospermum acerifolium Willd.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葉,鮮用。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1780m的山坡上。資源分......
  • 拼音注音Chì Guǒ Tánɡ Sōnɡ Cǎo別名貓爪子(《吉林中草藥》),紅蓮(藏名)。出處《吉林中草藥》來源為毛良種植物翅果唐松草的全草或根及根莖。秋季采挖根及根莖,去泥砂,曬干;夏季采全草,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緣、林間草地及河岸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