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腌芥鹵(《隨息居飲食譜》)
《綱目拾遺》
為腌芥菜的陳年鹵汁。
《綱目拾遺》:"味咸,性涼。"
清熱化痰。治肺癰吐膿血。
①《綱目拾遺》:"下痰,清熱,定嗽。治肺癰喘脹,用陳久色如泉水(者),緩呷之。"
②《隨息居飲食譜》:"為肺癰、喉證藥。"
治肺癰吐膿血,咳嗽,面腫:陳年芥菜鹵久埋地中者,每日取十?dāng)?shù)匙,溫湯燉熱飲之。(《本草匯言》)
腌芥鹵。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本草綱目拾遺》:陳芥菜鹵作法,以芥鹵貯甕中、埋行人處,三、五年取用。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Brassica juncea (L.)Czern. Et Coss.腌芥菜的陳年鹵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rassica juncea (L.)Czern. Et Coss.
1.原產(chǎn)中國,為全國各地栽培的常用蔬菜。
2.原產(chǎn)美洲,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芥菜 一年生草本,高50-150cm。無毛,有時(shí)具刺毛,常帶粉霜。莖有分枝。基生葉葉柄有小裂片;葉片寬卵形至倒卵形,長15-35cm,寬5-17cm,先端圓鈍,不分裂或大頭羽裂,邊緣有缺刻或齒牙;下部葉較小,邊緣有缺刻,有時(shí)具圓鈍鋸齒,不抱莖;上部葉窄被針形至條形,具不明顯疏齒或全緣。總狀花序花后延長;花淡黃色;花瓣4,鮮黃色,寬橢圓形或?qū)捫ㄐ危L達(dá)1.l-1.4cm,先端平截,全緣,基部具爪;雄蕊6,4長2短,長雄蕊長8mm,短雄蕊長6mm;雌蕊1,子房圓柱形,長約lmm,花柱細(xì),柱頭頭狀。長均果條形,長3-5.5cm,具細(xì)喙,長6-12mm;果梗長5-15mm。種子近球形,直徑l-1.8mm,鮮黃色至黃棕色,少數(shù)為暗紅棕色,表面具網(wǎng)紋?;ㄆ?-5月,果期5-6月。
2.油芥菜 本種特點(diǎn)在于基生葉長圓形或倒卵形,邊緣有重鋸齒和缺刻。
肺經(jīng)
咸;寒
清肺利咽;祛痰排膿。主肺癰喘脹;咳痰膿血腥臭;及咽喉腫痛
內(nèi)服:燉溫,每次30-100ml,日3-4次。
1.《本經(jīng)逢原》:陳年咸芥鹵治肺癰,吐盡臭痰穢毒即愈,然惟初起未潰者宜之。2.《本草綱目拾遺》:下痰,清熱,定嗽。治肺癰喘脹,用陳久色如泉水(者),緩呷之。
3.《隨息居飲食譜》:為肺癰、喉證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腌芥鹵(《隨息居飲食譜》)
出處《綱目拾遺》
來源為腌芥菜的陳年鹵汁。
性味《綱目拾遺》:"味咸,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治肺癰吐膿血。
①《綱目拾遺》:"下痰,清熱,定嗽。治肺癰喘脹,用陳久色如泉水(者),緩呷之。"
②《隨息居飲食譜》:"為肺癰、喉證藥。"
復(fù)方治肺癰吐膿血,咳嗽,面腫:陳年芥菜鹵久埋地中者,每日取十?dāng)?shù)匙,溫湯燉熱飲之。(《本草匯言》)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陳芥菜鹵汁拼音注音Chén Jiè Cài Lǔ Zhī別名腌芥鹵。
英文名Pickled mustard juice for a long time, old pickled mustard juice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本草綱目拾遺》:陳芥菜鹵作法,以芥鹵貯甕中、埋行人處,三、五年取用。
來源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Brassica juncea (L.)Czern. Et Coss.腌芥菜的陳年鹵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rassica juncea (L.)Czern. Et Coss.
生境分布1.原產(chǎn)中國,為全國各地栽培的常用蔬菜。
2.原產(chǎn)美洲,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芥菜 一年生草本,高50-150cm。無毛,有時(shí)具刺毛,常帶粉霜。莖有分枝。基生葉葉柄有小裂片;葉片寬卵形至倒卵形,長15-35cm,寬5-17cm,先端圓鈍,不分裂或大頭羽裂,邊緣有缺刻或齒牙;下部葉較小,邊緣有缺刻,有時(shí)具圓鈍鋸齒,不抱莖;上部葉窄被針形至條形,具不明顯疏齒或全緣。總狀花序花后延長;花淡黃色;花瓣4,鮮黃色,寬橢圓形或?qū)捫ㄐ危L達(dá)1.l-1.4cm,先端平截,全緣,基部具爪;雄蕊6,4長2短,長雄蕊長8mm,短雄蕊長6mm;雌蕊1,子房圓柱形,長約lmm,花柱細(xì),柱頭頭狀。長均果條形,長3-5.5cm,具細(xì)喙,長6-12mm;果梗長5-15mm。種子近球形,直徑l-1.8mm,鮮黃色至黃棕色,少數(shù)為暗紅棕色,表面具網(wǎng)紋?;ㄆ?-5月,果期5-6月。
2.油芥菜 本種特點(diǎn)在于基生葉長圓形或倒卵形,邊緣有重鋸齒和缺刻。
歸經(jīng)肺經(jīng)
性味咸;寒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祛痰排膿。主肺癰喘脹;咳痰膿血腥臭;及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燉溫,每次30-100ml,日3-4次。
各家論述1.《本經(jīng)逢原》:陳年咸芥鹵治肺癰,吐盡臭痰穢毒即愈,然惟初起未潰者宜之。2.《本草綱目拾遺》:下痰,清熱,定嗽。治肺癰喘脹,用陳久色如泉水(者),緩呷之。
3.《隨息居飲食譜》:為肺癰、喉證藥。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