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猴骨

    拼音注音Hóu Gǔ別名

    獼猴骨、申骨、黃猴

    來源

    靈長目猴科獼猴Macaca mulatta (Zimmermann),以骨骼(酥炙或打碎)入藥。

    生境分布

    湖北、湖南、四川、西藏、廣西。

    性味

    酸,平。

    注意

    無陰虛濕熱者慎用。

    功能主治

    除風(fēng)祛濕,鎮(zhèn)驚,截瘧。主治風(fēng)寒濕痹,四肢麻木,小兒驚癇及瘧疾發(fā)熱等癥。

    用法用量

    1~2錢,作丸劑或酒劑。

    備注

    短尾猴(青猴)Lyssodes speciosus thibetanus (Milne-Edwards.)的骨骼亦同供藥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馬陰莖拼音注音Bái Mǎ Yīn Jīnɡ別名白馬莖(《本經(jīng)》)。出處《綱目》來源為馬科動物馬的雄性外生殖器。原形態(tài)動物形態(tài)詳“馬肉“條。炮制《雷公炮炙論》:“(白馬莖),臨用時(shí)以銅刀劈破作七片,將生羊血拌蒸半日,出曬干......
  • 《中藥大辭典》:白馬骨拼音注音Bái Mǎ Gǔ別名六月雪、路邊金(《寧鄉(xiāng)縣志》),滿天星((陽春縣志》),路邊雞(《草木便方》),六月冷、曲節(jié)草(《嶺南采藥錄》),路邊荊、魚骨刺、光骨刺、過路黃荊(《中醫(yī)藥實(shí)驗(yàn)研究》),硬骨柴(《江西民間......
  • 拼音注音Bái Mǎ Gǔ Gēn出處《植物名實(shí)圖考》來源為茜草科植物白馬骨或六月雪的根。夏、秋采收根部,洗凈。曬干,或鮮用。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馬骨“條。性味《草木便方》:“涼?!肮δ苤髦戊铒L(fēng),清熱,利濕。治偏正頭痛。牙痛,喉痛,目赤腫痛......
  • 拼音注音Bái Mǎ Zōnɡ Línɡ Huā來源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大白花杜鵑的花。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ododendron decorum Franch.采收和儲藏:春季花盛開時(shí)采摘,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骨走馬別名茸骨鷓鴣花、絨果海木來源楝科白骨走馬Heynea velutina How et T. Chen,以根、葉、果入藥。生境分布廣東、廣西。性味苦,寒。有小毒。注意孕婦慎服。功能主治殺蟲止癢,燥濕,止血?;紫x癥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