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莿(木冬)

    拼音注音Cì ( Mù Dōnɡ )英文名all-grass of Chinese Scolopia出處

    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風(fēng)子科植物莿冬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colopia chinensis ( Lour) Clos.[Phoberos chinensis Lour.]

    采收和儲(chǔ)藏:秋季采收全株,去凈雜質(zhì)和泥沙;葉片鮮用或直接曬干;根及莖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陰蔽的叢林或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海南、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莿冬,灌木至小喬木,高2-5m。常有刺。葉互生;葉柄長3-5mm;葉片橢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3-9cm,寬2-5cm,先端圓形或短漸尖,基部近圓形,兩側(cè)各有腺體1枚,兩面無毛;基出脈3條??偁罨ㄐ蛞干蝽斏?,長3-6cm,花淡黃白色,直徑4mm;萼片4-5;花瓣4-5;雄蕊多數(shù),藥隔先端附屬體有毛;花盤由肉質(zhì)的離生腺體組成,位于雄蕊外圍;子房1室,有3側(cè)膜胎座,每胎座上有懸垂的胚珠2個(gè)。漿果球形,直徑4-5mm,成熟時(shí)紫黑色,留有1長尖的宿存花柱。種子2-6顆?;ㄆ谇锬┒?。

    性味

    味苦;澀;性涼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消腫止痛。主跌打損傷;骨折;癰腫;乳汗不通;風(fēng)濕骨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葉拘留證敷;或研粉調(diào)酒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株有活血祛瘀的功能,用于治跌打、癰腫。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刺玫花拼音注音Cì Méi Huā出處《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山刺玫的花。功能主治治月經(jīng)過多。用法用量刺玫花3~6朵,煎水服。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刺玫花拼音注音Cì Méi Huā英文名Flower......
  • 別名乳蠶、小刺瓜、野苦瓜來源蘿藦科牛皮消屬植物刺瓜Cynan chum corymbosum Wight [Cyathella corymbosa (Wight) Tsiang et Zhang],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曬干。性味甘、淡,平......
  • 《中藥大辭典》:刺瓜米草拼音注音Cì Guā Mǐ Cǎo別名刺梭羅出處《貴州草藥》來源為百合科植物刺瓜米草的根。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陰山巖縫。分布云南、貴州等地。原形態(tài)灌木,莖枝均具針刺。葉互生,硬革質(zhì),有柄,葉片長橢圓形,長1.2~2......
  • 拼音注音Cì Gài Cǎo別名大刺蓋出處《四川常用中草藥》來源為菊科植物羅平薊的根。秋季采根,曬干。生境分布生于路旁草叢中向陽處。分布四川等地。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達(dá)1.5米。根粗壯,須根白色。莖直立,具明顯縱棱槽,疏生卷曲的細(xì)柔毛。葉互......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石榴拼音注音Cì Shí Liu別名山石榴來源薔薇科薔薇屬植物峨眉薔薇Rosa omeiensis Rolfe,以果入藥。果成熟時(shí)采,去果柄及宿萼,曬干。性味微酸、苦,平。功能主治止血,止痢。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白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