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山石榴
薔薇科薔薇屬植物峨眉薔薇Rosa omeiensis Rolfe,以果入藥。果成熟時采,去果柄及宿萼,曬干。
微酸、苦,平。
止血,止痢。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白帶,痢疾。
2~4錢。
山石榴(《四川常用中草藥》)
《陜西中草藥》
為薔薇科植物峨眉薔薇的果實、根。果實:秋季采摘;根:全年可采。曬干。
生于高山針、闊葉混交林下或灌木叢中,喜疏松肥沃的土壤。分布陜西、甘肅、青海、湖北、四川、云南、河南等地。
落葉灌木,高3~4米。莖直立,有扁闊皮刺;幼枝稠密叢生,具刺毛。單數羽狀復葉,互生,具柄;小葉9~17,長圓形至長橢圓形,長8~25毫米,先端圓或微尖,基部近圓形,邊緣有銳齒,下面中脈有極細毛;托葉倒披針形,生于葉柄基部?;ò咨?,單生枝端,直徑3~4厘米;萼片4,披針形;花瓣4,倒卵形;雄蕊和雌蕊多數,包于壺狀花托內,花柱伸出花托外,聯(lián)合成頭狀。果實梨形,鮮紅色,頂端有宿萼,具黃色肉質果梗?;ㄆ?~6月。果期8~9月。
①《陜西中草藥》:"苦澀,平。"
②《四川常用中草藥》:"酸、澀,平。"
忌鐵器。
《陜西中草藥》:"止血,止痢。治吐血,衄血,崩漏,白帶,赤白痢疾。"
內服:煎湯,2~5錢;或研末。
①治婦女血崩:刺石榴、地榆。共為細末,用蝎子七煎水沖服。
②治赤白痢疾:刺石榴三錢。炒黃研粉,五歲以下每服三分,成人每服一錢,每日三次,紅白糖為引,開水送下。(宜忌以下出《陜西中草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山石榴
來源薔薇科薔薇屬植物峨眉薔薇Rosa omeiensis Rolfe,以果入藥。果成熟時采,去果柄及宿萼,曬干。
性味微酸、苦,平。
功能主治止血,止痢。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白帶,痢疾。
用法用量2~4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刺石榴拼音注音Cì Shí Liu別名山石榴(《四川常用中草藥》)
出處《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峨眉薔薇的果實、根。果實:秋季采摘;根:全年可采。曬干。
生境分布生于高山針、闊葉混交林下或灌木叢中,喜疏松肥沃的土壤。分布陜西、甘肅、青海、湖北、四川、云南、河南等地。
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高3~4米。莖直立,有扁闊皮刺;幼枝稠密叢生,具刺毛。單數羽狀復葉,互生,具柄;小葉9~17,長圓形至長橢圓形,長8~25毫米,先端圓或微尖,基部近圓形,邊緣有銳齒,下面中脈有極細毛;托葉倒披針形,生于葉柄基部?;ò咨?,單生枝端,直徑3~4厘米;萼片4,披針形;花瓣4,倒卵形;雄蕊和雌蕊多數,包于壺狀花托內,花柱伸出花托外,聯(lián)合成頭狀。果實梨形,鮮紅色,頂端有宿萼,具黃色肉質果梗?;ㄆ?~6月。果期8~9月。
性味①《陜西中草藥》:"苦澀,平。"
②《四川常用中草藥》:"酸、澀,平。"
注意忌鐵器。
功能主治《陜西中草藥》:"止血,止痢。治吐血,衄血,崩漏,白帶,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或研末。
復方①治婦女血崩:刺石榴、地榆。共為細末,用蝎子七煎水沖服。
②治赤白痢疾:刺石榴三錢。炒黃研粉,五歲以下每服三分,成人每服一錢,每日三次,紅白糖為引,開水送下。(宜忌以下出《陜西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