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山莓

    拼音注音Shān Méi別名

    三月泡[湖南、四川]、五月泡[廣東]、刺葫蘆、吊桿泡、薅秧泡、黃莓、大麥泡、豬母泡、高腳泡

    來源

    為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 L. F.,以根和葉入藥。秋季挖根,洗凈,切片曬干。自春至秋可采葉,洗凈,切碎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陽坡草地、溪邊、灌叢以及村落附近。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和陜西等地。

    原形態(tài)

    落葉小灌木,高1~2米。莖直立,具基出枝條;小枝紅棕色,僅幼時被有柔毛,老則脫落,散生稍彎皮刺。單葉互生,具長柄,有時較葉片長,與中脈均有小鉤刺;托葉貼生葉柄上;葉片卵形,長3~9厘米,寬2~5毫米,不裂或3淺裂,有不整齊重鋸齒,先端尖,基部淺心形或平截,基脈3條,兩面被毛。春季小枝上開花,1或數(shù)朵聚生于葉的對面;花梗長不及1厘米,疏被柔毛;萼片卵狀披針形,端尖,密被灰白色柔毛;花冠白色,直徑約3厘米;花瓣5,長橢圓形,端尖;雄蕊多數(shù);心皮多數(shù),生于一隆起的花托上。聚合果球形,徑約1.2厘米,鮮紅色。

    化學(xué)成分

    根含酚性成分及皂甙。

    性味

    根:苦、澀,平;葉:苦,涼。

    功能主治

    根:活血,止血,祛風利濕。用于吐血,便血,腸炎、痢疾,風濕關(guān)節(jié)痛,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葉:消腫解毒。外用治癰癤腫毒。

    用法用量

    根0.5~1兩;葉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川烏頭拼音注音Chuān Wū Tóu別名川烏(《金匱要略》)出處侯寧極《藥譜》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栽培品)的塊根。夏至至小暑間挖出全株,除去地上部莖葉,然后將子根摘下,與母根分開,抖凈泥土,曬干。生境分布主要栽培于四川、......
  • 拼音注音Chuān Dǎnɡ Shēn別名天寧黨參、巫山黨參、單枝黨參英文名Szechwan Asiabell Root來源為桔??浦参锎h參Codonopsis tangshen Oliv. 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邊或灌叢中。產(chǎn)于四川、......
  • 別名藍蝴蝶、土知母、鳶尾。英文名Iridis Tectori Rhizoma。來源鳶尾科植物鳶尾Iris tectorum Maxium.的根莖。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莖匍匐有節(jié),粗短,具叉狀分枝,淡黃色。葉互生,2列,劍形,質(zhì)薄,淡綠色。......
  • 《中藥大辭典》:川層草拼音注音Chuān Cénɡ Cǎo別名獻雞尾(《廣西藥植名錄》),舟山碎米蕨、細鳳尾草、鳳凰路雞、鐵線路雞(《湖南藥物志》)。出處《廣西藥植名錄》來源為中國蕨科植物毛軸碎米蕨的全草。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陰濕處石上。......
  • 拼音注音Chuān Shān Chénɡ Guǒ別名石柑子、牛奶子來源藥材基源:為夾竹桃科植物川山橙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lodinus hemsleyanus Diels采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或鮮用。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