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干姜(炮)白術(shù) 青皮(去白)陳皮(去白)縮砂仁各30克 人參(去蘆)甘草(炙)各15克
溫中健脾。治脾胃不足,飲食不節(jié),過食生冷,腸鳴腹痛,泄瀉注下。
上哎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棗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陳皮1錢,枳實1錢,青皮1錢,厚樸1錢,白術(shù)8分,甘草5分,蒼術(shù)1錢5分,干姜5分,草果1錢2分,砂仁1錢2分。
挾食傷寒,頭痛身亦痛。
熱甚,去白術(shù),加柴胡;嘔吐,加姜汁炒半夏;胸中飽悶,去甘草、白術(shù),加枳實;腹痛甚者,加芍藥、大黃,去干姜、白術(shù)。
青皮(炒)3錢,訶子5錢,干姜(炒)5錢,白術(shù)(土炒)5錢,茯苓5錢,人參3錢,砂仁3錢,半夏2錢,甘草1錢。
瘡瘍潰后,泄瀉不止。
上作6服。加生姜5片,水煎服。
人參1錢半,白術(shù)(陳土炒)2錢半,白芍藥(醋炒)1錢5分,甘草(炙)1錢,青皮(去瓤,麩炒)7分,陳皮(去自)1錢,干姜(炒黑)1錢,蒼術(shù)(麩炒)1錢半,升麻5分,柴胡5分,防風5分,白茯苓1錢。
春月肝木乘脾,腹痛久瀉不止。
加生姜3片,加大棗2枚,水2鐘,煎1鐘,食前服。
久瀉虛寒,加熟附1錢。
人參1兩,白術(shù)1兩,干姜1兩,青皮1兩,陳皮1兩,藿香5錢,半夏5錢,甘草3錢。
上銼散。
體虛感冒雨濕,嘔吐。
加生姜3片,紅棗1枚,水煎服。
干姜(炮)1兩,白術(shù)1兩,青皮(去白)1兩,陳皮(去白)1兩,縮砂仁1兩,人參(去蘆)半兩,甘草(炙)半兩。
脾胃不足,飲食不節(jié),過食生冷,腸鳴腹痛,泄瀉注下。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棗子1枚,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蚣孢M感應丸。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干姜(炮)白術(shù) 青皮(去白)陳皮(去白)縮砂仁各30克 人參(去蘆)甘草(炙)各15克
功能主治溫中健脾。治脾胃不足,飲食不節(jié),過食生冷,腸鳴腹痛,泄瀉注下。
用法用量上哎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棗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玉案》卷二:加味治中湯處方陳皮1錢,枳實1錢,青皮1錢,厚樸1錢,白術(shù)8分,甘草5分,蒼術(shù)1錢5分,干姜5分,草果1錢2分,砂仁1錢2分。
功能主治挾食傷寒,頭痛身亦痛。
用法用量熱甚,去白術(shù),加柴胡;嘔吐,加姜汁炒半夏;胸中飽悶,去甘草、白術(shù),加枳實;腹痛甚者,加芍藥、大黃,去干姜、白術(shù)。
摘錄《玉案》卷二《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四:加味治中湯處方青皮(炒)3錢,訶子5錢,干姜(炒)5錢,白術(shù)(土炒)5錢,茯苓5錢,人參3錢,砂仁3錢,半夏2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瘡瘍潰后,泄瀉不止。
用法用量上作6服。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錄《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四《醫(yī)便》卷二:加味治中湯處方人參1錢半,白術(shù)(陳土炒)2錢半,白芍藥(醋炒)1錢5分,甘草(炙)1錢,青皮(去瓤,麩炒)7分,陳皮(去自)1錢,干姜(炒黑)1錢,蒼術(shù)(麩炒)1錢半,升麻5分,柴胡5分,防風5分,白茯苓1錢。
功能主治春月肝木乘脾,腹痛久瀉不止。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加大棗2枚,水2鐘,煎1鐘,食前服。
久瀉虛寒,加熟附1錢。
摘錄《醫(yī)便》卷二《得效》卷四:加味治中湯處方人參1兩,白術(shù)1兩,干姜1兩,青皮1兩,陳皮1兩,藿香5錢,半夏5錢,甘草3錢。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體虛感冒雨濕,嘔吐。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紅棗1枚,水煎服。
摘錄《得效》卷四《濟生》卷五:加味治中湯處方干姜(炮)1兩,白術(shù)1兩,青皮(去白)1兩,陳皮(去白)1兩,縮砂仁1兩,人參(去蘆)半兩,甘草(炙)半兩。
功能主治脾胃不足,飲食不節(jié),過食生冷,腸鳴腹痛,泄瀉注下。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棗子1枚,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蚣孢M感應丸。
摘錄《濟生》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