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堆萵苣

    拼音注音Duī Wō Jù別名

    鐵麻、江維草、山活血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堆萵苣的根及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ctuca sororia Miq.[Mycelis sororia (Miq.) Nakai;Lactuca diuersifolia Van]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林下或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廣東等地。

    原形態(tài)

    堆萵苣 多年生草本,高150cm。莖無毛,上部呈開展或狹窄的圓錐狀分枝。葉互生;下部葉早落,葉柄有翅,大頭羽狀全裂或深裂,頂裂片三角狀戟形或?qū)捖研?,?cè)裂片通常2對;莖中上部葉不分裂,葉柄較寬,葉片三角狀戟形,卵形或長橢圓形;全部葉基部一擴大成耳狀、心形或時節(jié)形抱莖,邊緣有短芒狀齒,兩面無毛,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頭狀花序多數(shù),含8-12個小花,在莖頂排成開展或狹窄圓錐花序;舌狀花紫藍色。瘦果長橢圓形,黑色,幾不壓扁,無邊緣,有比值肋14條,近無喙,但上部漸窄,冠毛短,白色,全部同形?;ü?-8月。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血。主瘡癤腫毒;蝮蛇咬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慈竹氣筍拼音注音Cí Zhú Qì Sǔn別名陰慈竹筍子、陰筍子(《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出處《草木便方》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受病害之嫩苗。5~6月采集遭受病害的未出土的嫩筍,曬干。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寒,味苦微甘,無毒......
  • 拼音注音Cí Zhú Lì別名慈竹油。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莖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eosinocalamus affinis(Rendli)Keng f.[Sinocalmus affinis(Rendle......
  • 《中藥大辭典》:慈竹筍拼音注音Cí Zhú Sǔn出處《分類草藥性》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苗。功能主治①《分類草藥性》:“燒灰研細,搽小兒肥瘡?!阿凇吨貞c草藥》:“調(diào)氣,治脫肛,疝氣。“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或燉團魚吃。外用:燒存性調(diào)敷。摘錄《......
  • 《中藥大辭典》:慈竹籜拼音注音Cí Zhú Tuò別名慈竹筍殼(《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出處《綱目》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籜。功能主治①《綱目》:“治小兒頭身惡瘡,燒散和油涂之,或入輕粉少許?!阿凇睹耖g常用草藥匯編》:“治吐血。“③《四川中藥......
  • 《中藥大辭典》: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出處《重慶草藥》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花。功能主治治癆傷吐血。用法用量鮮慈竹花半斤,鮮黃桷樹寄生半斤,燉黃牛肉或殺口肉服。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