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地黃瓜

    《中藥大辭典》:地黃瓜拼音注音Dì Huánɡ Guā別名

    白蒂黃瓜、鏵嘴菜(《貴州民間方藥集》),曲角堇(《中國種子植物分類學(xué)》),黃瓜香(《貴州民間藥物》)。

    出處

    《貴州民間方藥集》

    來源

    為堇菜科植物紫花堇菜全草。

    生境分布

    生長于水邊草叢中或林下濕地。分布華東及西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主根深長。莖高約20厘米,斜上或傾斜。葉三角狀心臟形或近圓心臟形,長1~6厘米,寬1~4厘米,先端銳尖或圓,基部心臟形,邊緣具鋸齒,齒尖有腺,兩面有棕色點(diǎn),無毛;托葉線狀披針形。邊緣櫛齒狀;莖基部通常有宿存托葉;根生。葉的葉柄較長,莖生葉漸向上而葉柄漸短。花梗從根部抽出或由莖分枝,長6~10厘米;花淡紫色,徑約2厘米,萼片5,綠色,披針形,基郎附屬體半圓形;花瓣5,狹長,有棕色點(diǎn),下面一片有距,長囊狀稍曲;雄蕊5;子房上位,柱頭尖,稍彎曲,不分裂。蒴果,無毛。花期4月。

    性味

    《貴州民間藥物》:"性涼,味微苦,無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血,化瘀。治咽喉紅腫,疔瘡腫毒,刀傷出血,跌打損傷。

    ①《貴州民間方藥集》:"消瘡腫疔毒。治黃水瘡,無名腫毒,又可止刀傷出血。"

    ②《貴州民間藥物》:"治紅腫瘡毒。"

    ③《貴州草藥》:"清熱解毒,止血,化瘀,消腫。"

    用法用量

    外用:搗敷或燒存性研末撒。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①治慢性喉痛紅腫:地黃瓜搗爛,調(diào)蜂糖水含咽。(《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無名腫毒:地黃瓜(新鮮全草)搗爛,包在瘡上。(《貴州民間藥物》)

    ③治黃水瘡:地黃瓜(燒存性)一錢,枯礬五分。研成細(xì)末,混合,敷布患處。(《貴州民間方藥集》)

    ④治刀傷:地黃瓜拌淘米水,搗爛,敷于傷處。(《貴州民間藥物》)

    ⑤治疝氣:地黃瓜,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⑥治跌打腫痛:鮮地黃瓜一兩,搗絨,加酒少許拌勻,包患處。(《貴州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地黃瓜拼音注音Dì Huánɡ Guā別名

    腎氣草、黃瓜香、犁頭草。

    英文名Purpleflower Violet出處

    出自《貴州民間方藥集》

    來源

    藥材基源:為堇菜科植物紫花堇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ola grypoceras A. Gray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水邊草叢或林下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各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具發(fā)達(dá)主根。根莖短粗,垂直,褐色;地上莖數(shù)條,花期高5-20cm,果期高可達(dá)30cm,直立或斜生?;~葉片心形寬心形,長1-4cm,寬1-3cm,先端印或微尖,基部彎缺狹,邊緣具鈍鋸齒,兩面密被褐色腺點(diǎn);莖生葉三角狀心形或狹卵狀心形,長1-6cm;基生葉柄長達(dá)8cm,莖生葉葉柄較短;托葉褐色,狹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具流蘇狀長齒?;ǖ仙?,無芳香;花梗自莖基部或戈?duì)柊蛦谭蛏~的葉腋抽出,長6-11cm,遠(yuǎn)超出于葉;萼片5,披針形,被褐色腺點(diǎn),基部附屬物末端截形,具 淺齒;花瓣5,狹長,有褐色腺點(diǎn),距長6-7mm,通常向下彎;子房無毛,柱頭彎曲成短喙,喙端具較寬柱頭孔。蒴果橢圓形,長約1cm,密被褐色腺點(diǎn),先端短尖?;ㄆ?-5月,果期6-8月。

    性狀

    性狀鑒 多皺縮成團(tuán)。濕潤展開后,具細(xì)長的根,植株較高,其生葉較小,莖生葉較大,三解狀心形,葉柄基部有披針形托葉?;ㄓ汕o生葉的葉腋中或基部抽出,淡棕此色。氣微,味微苦。

    性味

    涼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涼血止血。主瘡癰咽喉紅腫;乳癰;急懷結(jié)膜炎;刀傷出血;跌打損傷;便血;刀傷出血;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貴州民間方藥集》:消瘡腫疔毒,治黃水瘡,無名腫毒,又可止刀傷出血。2.《貴州民間藥物》:治紅腫瘡毒。

    3.《貴州草藥》:清熱解毒,止血,化瘀,消腫。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半春蓮拼音注音Bàn Chūn Lián別名半層蓮、野苞蘆來源蘭科蜻蜓蘭屬植物小花蜻蜓蘭Tulotis ussuriensis (Reg. et Macck) Hara,以根入藥。春夏采收,洗凈鮮用。性味辛、苦,涼。功能......
  • 《全國中草藥匯編》:半枝蓮拼音注音Bàn Zhī Lián別名并頭草、狹葉韓信草、牙刷草、四方馬蘭英文名HERBA SCUTELLARIAE BARBATAE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半枝蓮Scutellaria barbata Don [S. ......
  • 拼音注音Bàn Fēnɡ Hé別名翻白葉樹、紅半楓荷、大葉半楓荷、白背楓、陰陽葉、鐵巴掌、半梧桐、番張麻、米紙來源為梧桐科翅子樹屬植物異葉翅子木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 hance,以根或莖枝入藥。全年可采,分別......
  • 《中藥大辭典》:半楓荷葉拼音注音Bàn Fēnɡ Hé Yè出處《廣西中草藥》來源為梧桐科植物翻白葉樹的葉。功能主治治外傷出血。用法用量半楓荷鮮葉搗爛敷患處;或焙干研末撒患處。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半楓荷葉拼音注音Bàn Fēnɡ......
  • 《中藥大辭典》:半楓荷根拼音注音Bàn Fēnɡ Hé Gēn出處《嶺南采藥錄》來源為梧桐科植物翻白葉樹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曬干。生境分布生于砂質(zhì)土山坡、平原、丘陵地疏林或密林中。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產(chǎn)廣東、廣西。原形態(tài)翻白葉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