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草香附

    《全國中草藥匯編》:草香附拼音注音Cǎo Xiānɡ Fù別名

    走莖燈心草

    來源

    燈心草科草香附Juncus amplifolius Camus,以入藥。

    生境分布

    陜西、四川、云南、西藏。

    性味

    辛、苦,平。

    功能主治

    理氣止痛,調(diào)經(jīng)活血。主治肝郁氣滯,胸脅疼痛,月經(jīng)失調(diào),崩中帶下等癥。

    用法用量

    1~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草香附拼音注音Cǎo Xiānɡ Fù別名

    拉岡(藏名)

    出處

    《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

    為燈芯草科植物走莖燈心草根莖。7~9月采挖,除去須根,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草地。分布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20~35厘米。根莖細(xì)長(zhǎng),常橫臥,被褐色殘存葉鞘纖維。莖直立,圓柱形,具3~4葉片。葉片扁平,禾葉狀,長(zhǎng)3~7厘米,寬約0.5厘米,基部成鞘抱莖,全緣,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葉鞘下部帶紫紅色。花小,4~11朵結(jié)成稠密的傘形花序,基部有3片褐色葉狀苞片;花序具不等長(zhǎng)的柄而排成不規(guī)則的聚傘花序,基部有1片披針狀線形的葉狀苞片;苞片直立,綠色,下部帶紫色,高出整個(gè)花序;花被裂片6,褐色或橘褐色,披針形,漸尖;雄蕊比花被片稍短,花藥比花絲長(zhǎng);雌蕊伸出花被片,上部3裂,褐紅色。蒴果3瓣裂。

    性味

    性平,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

    理氣止痛,調(diào)經(jīng)和血。治肝郁氣滯,胸脅疼痛,月經(jīng)失調(diào),崩中帶下。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草香附拼音注音Cǎo Xiānɡ Fù英文名straw nutgrass galingale rhizome出處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燈芯草科植物走莖燈心草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Juncus amplifolius A. Camus

    采收和儲(chǔ)藏:7-9月采挖,除去須根,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100-3300m的高山濕草地或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走莖燈心草,多年生草本,高20-30cm。具長(zhǎng)的橫走根莖。稈直立,直徑約2mm,光滑,具縱條紋。葉多集生于莖2/3以下部分,生于分蘗者長(zhǎng)達(dá)15cm;莖生者長(zhǎng)5-8cm,寬2.5-3.5cm,先端鈍尖;葉鞘緊密抱莖,無明顯葉耳?;ㄐ蛴?-3個(gè)小頭狀花序每個(gè)小頭狀花序有3-10朵花;葉狀總苞長(zhǎng)1-4cm;花有短梗,紅褐色,長(zhǎng)5.5-7mm;花被片6,披針形,長(zhǎng)約5mm,具白色膜質(zhì)邊緣;雄蕊6,花絲長(zhǎng)2mm,花藥淺黃色,長(zhǎng)3mm,雌蕊具花柱,長(zhǎng)2-3mm,柱頭線狀3分叉。蒴果卵狀,褐色,花柱宿存。種子卵形,兩端尾狀附屬物長(zhǎng)1mm?;?、果期7-8月。

    性味

    平;辛;微苦

    功能主治

    理氣止疼;活血調(diào)經(jīng)。主肝郁氣滯;胸脅疼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中帶下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毛藤根拼音注音Bái Máo Ténɡ Gēn出處《福建民間草藥》來源為茄科植物白英的根。夏、秋采收。性味①《四川中藥志》:“性平,味苦辛,無毒?!阿凇吨貞c草藥》:“味甘,性平微寒,無毒。“功能主治治風(fēng)火牙痛,頭痛,瘰疬,......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毛蛇拼音注音Bái Máo Shé別名石祈蛇、上樹蛇、白毛伸筋、石蠶、毛石蠶、巖蠶、白毛巖蠶、老鼠尾來源為骨碎補(bǔ)科陰石蕨屬植物圓蓋陰石蕨Humata tyermanni S. Moore,以根狀莖入藥。全年可采,洗凈曬......
  • 拼音注音Bái Máo Lù Rónɡ Cǎo別名魚腮草、六月霜來源為玄參科鹿茸草屬植物白毛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i Franch.的全草。夏、秋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性味微苦、澀,平。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于......
  • 《中藥大辭典》:白沙糖拼音注音Bái Shā Tánɡ別名石蜜(《唐本草》),白糖(《子母秘錄》),糖霜(《日用本草》),白霜糖(《本草備要》)。出處《綱目》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莖汁,經(jīng)精制而成的乳白色結(jié)晶體。歸經(jīng)《本草衍義補(bǔ)遺》:“入脾......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沙蒿別名籽蒿來源菊科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以種子入藥。生境分布內(nèi)蒙古、陜西、寧夏、甘肅。性味辛,溫。功能主治消炎散瘀,利氣,殺蟲。腮腺炎,扁桃體炎,瘡癤紅腫:種子適量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