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臭矢菜

    別名

    羊角草、黃花菜、野油菜

    來源

    白花菜科臭矢菜Cleome vircosa L.,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

    福建、臺灣、江西、湖南、廣東、廣西、云南。

    性味

    苦、辛,溫。有毒。

    功能主治

    散瘀消腫,去腐生肌。

    跌打腫痛,勞傷腰痛:鮮全草搗爛,酒炒外敷。

    瘡瘍潰爛:全草水煎外洗,并用全草研粉撒布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雞屎藤拼音注音Bái Jī Shǐ Ténɡ別名臭皮藤、臭莖子、迎風(fēng)子(《植物名實圖考》)。出處《貴州民間藥物》來源為茜草科植物毛雞屎藤的根或全草。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林下、河邊陰濕處。分布廣西、廣東、貴州等地。原形態(tài)藤狀......
  • 拼音注音Bái Jī Zhūn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矩圓葉衛(wèi)矛的根和果。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onymus oblongifolius Loes.et Rehd.采收和儲藏:根,全年均可采,洗凈,切片,曬干;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生......
  • 《中藥大辭典》:白鴨肉拼音注音Bái Yā Ròu別名鶩肉(《千金·食治》)。出處《別錄》來源為鴨科動物家鴨的肉。生境分布我國大部地區(qū)有飼養(yǎng)。原形態(tài)家鴨(陶弘景),又名:鶩(《周禮》),舒鳧(《爾雅》),家鳧(《綱目》)。家禽。嘴長而扁平。......
  • 《中藥大辭典》:白鵝膏拼音注音Bái é Gāo別名白鵝脂(《千金·食治》)。出處《別錄》來源為鴨科動物鵝的脂肪。原形態(tài)動物形態(tài)詳“鵝肉“條。化學(xué)成分鵝脂主含甘油三油酸酯、甘油三棕擱酸酯、甘油三硬脂酸酯。參見“鵝肉“條。性味甘,涼。①《開寶......
  • 《中藥大辭典》:白鷴拼音注音Bái Xián別名鵯雉(《爾雅》),白鵯、白雉(《爾雅》郭璞注),越禽(《動物學(xué)大辭典》),銀雞(《脊椎動物分類學(xué)》),銀雉(《中國動物圖譜·鳥類》)。出處《本草圖經(jīng)》來源為雉科動物白鷴的肉。生境分布多見于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