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天師曰∶醫(yī)者,意也。因病患之意而用之,一法也;因病癥之意而用之,又一法也;因藥味之意而用之,又一法也。因病患之意耐用之奈何?如病患喜食寒、即以寒物投之,病人喜食熱,即以熱物投之也。隨病患之性,而加以順性之方則不違而得大益。倘一違其性,未必聽信吾言,而肯服吾藥也。所以古人有問可食蜻蜒、胡蝶否?而即對曰可食者,正順其意耳。因病癥之意而用之奈何?如人見弓蛇之類于懷內(nèi),必解其疑∶見鬼祟于庭邊,必破其惑是也。因時令之意而用之奈何?時當春寒而生疫病,解散為先;時當夏令而生瘟癥,陰涼為急之類是也,因藥味之意而用之又奈何?或象形而相制,或同氣而相求,或相反而成功,或相畏而作使,各有妙理,豈曰輕投。此意治之入神,人當精思而制方也。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guān)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天師曰∶醫(yī)者,意也。因病患之意而用之,一法也;因病癥之意而用之,又一法也;因藥味之意而用之,又一法也。因病患之意耐用之奈何?如病患喜食寒、即以寒物投之,病人喜食熱,即以熱物投之也。隨病患之性,而加以順性之方則不違而得大益。倘一違其性,未必聽信吾言,而肯服吾藥也。所以古人有問可食蜻蜒、胡蝶否?而即對曰可食者,正順其意耳。因病癥之意而用之奈何?如人見弓蛇之類于懷內(nèi),必解其疑∶見鬼祟于庭邊,必破其惑是也。因時令之意而用之奈何?時當春寒而生疫病,解散為先;時當夏令而生瘟癥,陰涼為急之類是也,因藥味之意而用之又奈何?或象形而相制,或同氣而相求,或相反而成功,或相畏而作使,各有妙理,豈曰輕投。此意治之入神,人當精思而制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