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二)染色質和核小體

    1.染色質

    真核生物的染色體(chromasome)在細胞生活周期的大部分時間里都是以染色質(chromatin)的形式存在的。染色質是一種纖維狀結構,叫做染色質絲,它是由最基本的單位棗核小體(nucleosome)成串排列而成的。DNA是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分,也是遺傳信息的載體,約占染色體全部成分的27%,另外組蛋白和非組蛋白占66%,RNA占6%。

    組蛋白(histones)是一種堿性蛋白質,等電點一般在PH10.0以上,其特點是富含二種堿性氨基酸(賴氨酸和精氨酸),根據這兩種氨基酸在蛋白質分子中的相對比例,將組蛋白分為五種類型(表15-6)。

    表15-6 五種組蛋白分子的基本參數

    種類類型堿性氨基酸酸性
    氨基酸堿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氨基酸
    殘基數分子量核小體
    上位置LysArgLys/ArgH1極度富含Lys29%1%295%5.421523 000連接*H2A11%9%1.215%1.412914 500核心H2B″16%6%2.713%1.712513 774″H3極度富含Lys+富含Arg10%13%0.7813%1.813515 324″H4″11%14%0.7910%2.510211 282″

    *現已證明:H1是與核小體的核心顆粒相當靠近的,認為它位于連接DNA上,只是一種習慣說法。

    五種組蛋白在同一生物的不同組織中完全一樣,在不同的真核生物中也很相似。組蛋白對染色體中DNA的包裝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核小體

    DNA的高級結構

    圖15-12A DNA的高級結構

    核小體是構成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位,使得染色質中DNA、RNA和蛋白質組織成為一種致密的結構形式。核小體由核心顆粒(core particle)和連接區(qū)DNA(linker DNA)二部分組成,在電鏡下可見其成捻珠狀,前者包括組蛋白H2A,H2B,H3和H4各兩分子構成的致密八聚體(又稱核心組蛋白),以及纏繞其上一又四分之三圈長度為146bp的DNA鏈;后者包括兩相鄰核心顆粒間約60bp的連接DNA和位于連接區(qū)DNA上的組蛋白H1(圖15-12),連接區(qū)使染色質纖維獲得彈性。核小體是DNA緊縮的第一階段,在此基礎上,DNA鏈進一步折疊成每圈六個核小體,直徑30nm的纖維狀結構,這種30nm纖維再扭曲成襻,許多襻環(huán)繞染色體骨架(Scaffold)形成棒狀的染色體,最終壓縮將近一萬倍。這樣,才使每個染色體中幾厘米長(如人染色體的DNA分子平均長度為4cm)的DNA分子容納在直徑數微米(如人細胞核的直徑為6-7μm)的細胞核中。

    DNA的高級結構-從核小體至染色體

    圖15-12B DNA的高級結構-從核小體至染色體

    核小體的形成以及DNA超螺旋結構與功能的關系還不十分清楚,可能與基因的轉錄調節(jié)控制有關。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