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師訓者,查了吾先生麈頭之言,而慎柔述之者也。刻慎柔五書,而先之以師訓者,志所。應酬駁劇,隨感隨發(fā),非著撰也。晨昏風雨,隨聞隨述,非箋疏也。故其言多直率而不文,其詞章多瑣屑而無脊,然正如道家之丹源,禪家之宗旨,得其單詞短語,即可該貫萬理。今又錯綜原文,根據(jù)類連舉,稍加序秩,無倫次而有倫次,庶幾學人,便于觀覽焉。是編出,不但慎柔祖述了吾之言在是,而慎齋先生之源流,亦可窺豹一斑矣。
《本草從新》(公元 1757 年)清.吳儀洛(遵程)著。 十八卷。以《本草備要》為依據(jù),一部分照舊,一部分增改,較為完善 。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著。四卷。 選擇臨床常用藥 460 種,以藥性病情互相闡發(fā),論述扼要。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師訓者,查了吾先生麈頭之言,而慎柔述之者也。刻慎柔五書,而先之以師訓者,志所。應酬駁劇,隨感隨發(fā),非著撰也。晨昏風雨,隨聞隨述,非箋疏也。故其言多直率而不文,其詞章多瑣屑而無脊,然正如道家之丹源,禪家之宗旨,得其單詞短語,即可該貫萬理。今又錯綜原文,根據(jù)類連舉,稍加序秩,無倫次而有倫次,庶幾學人,便于觀覽焉。是編出,不但慎柔祖述了吾之言在是,而慎齋先生之源流,亦可窺豹一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