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釋義云∶膝蓋骨復于楗 二骨之端,本活動物也。若有所傷,非骨體破碎,即離位而突左右。雖用手法推入原位,但步履行止,必牽動于彼,故用抱膝以固之,庶免復離原位,而遺跛足之患也。其法將抱膝四足插于膝蓋兩傍,以竹圈轄住膝蓋,令其穩(wěn)妥,不得移動,再用白布寬帶,緊緊縛之。
耀山云∶膝蓋骨脆碎或跌碎者,常用紙竹毛篾纏繞一KT ,與膝蓋大小相等,再加四繩縛于KT 上,貼膏藥后,即將篾KT 安上,四繩分前后縛之,較之竹圈,稍覺柔軟矣。
又云∶以上器具,皆傷科必用之物,又增補試驗各具,然未備也。有肩胛出臼,用布帶手上,系于柱間,在帶上 者;有腿骨出 ,用闊帶縛定腿足,將人抱住,以大 頭嚇者;有用硬挺者;有用軟騙者,種種器具,總不出縛纏夾扎挺托之法,復其原位,使勿游移活動為得耳,要在人之活法變動也。
《選粹》云∶凡損傷平處,骨斷骨碎,皮不破者,用接骨定痛等膏敷貼。若傷在手足曲縮之處,要用包裹,可令時時轉動。指骨碎者,只用麻片夾縛。腿上用麻繩扎縛。冬月熱縛,夏月涼縛,余月溫縛。又云∶骨斷皮破者,不可用酒煎藥?;驌p在內而皮破者,可加童便于破血藥內和服。若骨斷、皮不破者,可全用酒煎藥。若只傷而骨不折、肉不破者,用消腫膏或定痛膏。又云∶皮里有碎骨,只用定痛膏敷貼夾縛,如十分傷重,自然爛開其肉,碎骨自出,然后用補肌散,外以補肉膏敷貼。又云∶夾縛處,須藥水以時泡洗,春秋三日,夏二日,冬四日,洗去舊藥,須仔細勿驚動傷處,洗訖,仍用前藥前膏敷縛。凡換藥不可生換,須用手巾打濕拓潤,逐片取脫,隨手蕩洗換上,又不可停留一時刻,藥膏必須預為攤就,隨手換上,此乃敷藥之訣,如換膏藥亦然。
《明醫(yī)雜著》(公元 1549 年)明.王綸(節(jié)齋)著。六卷。內容為醫(yī)論、諸證、小兒證治等,此書也受朱震亨學說的影響。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釋義云∶膝蓋骨復于楗 二骨之端,本活動物也。若有所傷,非骨體破碎,即離位而突左右。雖用手法推入原位,但步履行止,必牽動于彼,故用抱膝以固之,庶免復離原位,而遺跛足之患也。其法將抱膝四足插于膝蓋兩傍,以竹圈轄住膝蓋,令其穩(wěn)妥,不得移動,再用白布寬帶,緊緊縛之。
耀山云∶膝蓋骨脆碎或跌碎者,常用紙竹毛篾纏繞一KT ,與膝蓋大小相等,再加四繩縛于KT 上,貼膏藥后,即將篾KT 安上,四繩分前后縛之,較之竹圈,稍覺柔軟矣。
又云∶以上器具,皆傷科必用之物,又增補試驗各具,然未備也。有肩胛出臼,用布帶手上,系于柱間,在帶上 者;有腿骨出 ,用闊帶縛定腿足,將人抱住,以大 頭嚇者;有用硬挺者;有用軟騙者,種種器具,總不出縛纏夾扎挺托之法,復其原位,使勿游移活動為得耳,要在人之活法變動也。
《選粹》云∶凡損傷平處,骨斷骨碎,皮不破者,用接骨定痛等膏敷貼。若傷在手足曲縮之處,要用包裹,可令時時轉動。指骨碎者,只用麻片夾縛。腿上用麻繩扎縛。冬月熱縛,夏月涼縛,余月溫縛。又云∶骨斷皮破者,不可用酒煎藥?;驌p在內而皮破者,可加童便于破血藥內和服。若骨斷、皮不破者,可全用酒煎藥。若只傷而骨不折、肉不破者,用消腫膏或定痛膏。又云∶皮里有碎骨,只用定痛膏敷貼夾縛,如十分傷重,自然爛開其肉,碎骨自出,然后用補肌散,外以補肉膏敷貼。又云∶夾縛處,須藥水以時泡洗,春秋三日,夏二日,冬四日,洗去舊藥,須仔細勿驚動傷處,洗訖,仍用前藥前膏敷縛。凡換藥不可生換,須用手巾打濕拓潤,逐片取脫,隨手蕩洗換上,又不可停留一時刻,藥膏必須預為攤就,隨手換上,此乃敷藥之訣,如換膏藥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