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傷寒論注》 十棗湯證

    作者: 柯琴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汗出、發(fā)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干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中風下利嘔逆,本葛根加半夏癥。若表既解而水氣淫溢。不用十棗攻之,胃氣大虛,后難為力矣。然下利嘔逆,固為里癥,而本于中風,不可不細審其表也。若其人汗出,似乎表癥,然發(fā)作有時,則病不在表矣。頭痛是表癥,然既不惡寒,又不發(fā)熱,但心下痞硬而滿,脅下牽引而痛,是心下水氣泛溢,上攻于腦而頭痛也。與“傷寒不大便六七日而頭痛,與承氣湯”同。干嘔汗出為在表,然而汗出而有時、更不惡寒、干嘔而短氣為里癥也明矣。

    此可以見表之風邪已解,而里之水氣不和也。然諸水氣為患,或喘、或渴、或噎、或悸、或煩、或利而不吐、或吐而不利、或吐利而無汗。此則外走皮毛而汗出,上走咽喉而嘔逆,下走腸胃而下利,浩浩莫御,非得利水之峻劑以直折之,中氣不支矣。此十棗之劑,與五苓、青龍、瀉心等法懸殊矣。

    太陽陽明合病,太陽少陽合病,俱下利嘔逆,皆是太陽中風病根。

    十棗湯∶芫花(熬赤)甘遂大戟(各等分)上三味,各異搗篩,稱已,合治之。以水一升半,煮大肥棗十枚,取八合,去棗,內(nèi)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半錢,溫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愈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得快下利后,糜粥自養(yǎng)。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作者:
    錢潢
  • 作者:
    吳謙
  • 作者:
  • 作者:
    史堪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全書。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