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八十一難經(jīng)》 十四難

    作者: 秦越人扁鵲

    十四難曰∶脈者損至,何謂也?然∶至之脈,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jīng),四至曰奪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絕,此至之脈也。何謂損?一呼一至曰離經(jīng),再呼一至曰奪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絕,此損之脈也。至脈從下上,損脈從上下也。

    損脈之為病奈何?然∶一損損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損損于血脈,血脈虛少,不能榮于五臟六腑;三損損于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能為肌膚;四損損于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

    反此者,至于收病也。從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從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治損之法奈何?然∶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diào)其榮衛(wèi);損其脾者,調(diào)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此治損之法也。

    脈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有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再至。脈來如此,何以別知其病也。

    然∶脈來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為適得病,前大后小,即頭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滿、短氣。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脈洪大者,苦煩滿;沉細(xì)者,腹中痛;滑者傷熱,澀者中霧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當(dāng)困,沉細(xì)夜加,浮大晝加,不大不小,雖困可治,其有大小者為難治。一呼六至,一吸六至,為死脈也,沉細(xì)夜死,浮大晝死。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損,人雖能行,猶當(dāng)著床,所以然者,血氣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呼吸再至,名曰無魂,無魂者,當(dāng)死也,人雖能行,名曰行尸。

    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dāng)吐,不吐者死。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樹之有根,枝葉雖枯槁,根本將自生,脈有根本,人有元氣,故知不死。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quán)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作者:
    趙濂
  • 作者:
    江考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