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醫(yī)學正傳》(公元 1515 年)明.虞摶(天民)著。八卷。分門論證,以朱震亨的學說為主,參以張仲景、孫思邈、李杲之說,并結合抒發(fā)己見。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樁(靈胎、洄溪)著。二卷。分為“經絡臟腑”“脈”“病”“方藥”“治法”“書論”“古今”七門,論醫(yī)學的源流利弊,議論通達。但有時也不免矯枉過正。
(公元 1565 年)明.樓英(全善)著。四十卷。包括總論,臟腑疾病、傷寒、婦人、小兒、運氣等,記載病證治法,方藥,對于金元醫(yī)家的學說收載較多。
陰陽俱病終難起.兩感傷寒慢料理.一日太陽與少陽.頭痛口干煩飲水.二日陽明合太陰.腹?jié)M身熱如焚毀.不欲飲食鼻中干. 言妄語終難睡.三日少陽合厥陰.耳襲囊縮不知人.厥逆水漿不入口.六日為期是死辰.兩感者.雙經同病也.其癥一日太陽與少陰俱病.二日陽明與太陰俱?。丈訇柵c厥陰俱病.此陰陽表里俱?。怪畡t有里癥.欲下之則有表癥.經曰.其兩感于寒者必死.故仲景亦有治法.然仲景又曰.兩感俱作.治有先后.如表癥急者.當先救表.里癥急者.當先救里.故易老為制大羌活湯.意謂傳經者.皆為陽邪.一于升陽.散熱滋養(yǎng)陰藏.則感之淺者.尚或可平也.大羌活湯即九味.己獨知連白術暨.散熱培陰和表里.傷寒兩感差堪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