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赤銅屑

    《中藥大辭典》:赤銅屑拼音注音Chì Tónɡ Xiè別名

    熱銅末(《圣惠方》),銅末(《朝野僉載》),銅落、銅花、銅粉、銅砂(《綱目》),紅銅未(《本草匯言》)。

    出處

    《唐本草》

    來源

    為煅銅時打落的銅屑。

    化學(xué)成分

    主要成分為金屬銅,在空氣中受水蒸氣、氧氣、二氧化碳的作用,表面上常被覆著微量的碳酸銅、氧化銅等物質(zhì)。

    性味

    《日華子本草》:"味苦,平,微毒。"

    功能主治

    治筋骨折傷,外傷出血,爛弦風(fēng)眼,狐臭。

    ①《唐本草》:"赤銅屑以酢和如麥飯,袋盛,先刺腋下脈,去血封之,攻腋臭。又熬使極熱,投酒中,服五合,日三,主賊風(fēng)反折。又燒赤銅五斤,內(nèi)酒二斗中百遍,服同前,主賊風(fēng)。"

    ②《本草拾遺》:"主折傷,能焊人骨,取細研,酒中溫服之。"

    ③《日華子本草》:"明目,治風(fēng)眼,接骨焊齒,療女人血氣及心痛。"

    ④《本草匯言》:"煎水洗目去弦障。"

    用法用量

    內(nèi)服:醋煎、淬酒或研細末酒沖。外用:調(diào)涂或煎水洗。

    復(fù)方

    ①治跌撲折損筋骨:赤銅末,每用三分,熱酒調(diào)服。折傷在上,食后服,折傷在下,食前服。(《本草匯言》)

    ②治外傷出血:銅落、白蘑菇、馬勃各等量。研成細粉,混勻過篩。敷于患處。(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③治風(fēng)爛眼弦,沿久不愈:紅銅末二錢,日逐煎湯頻洗半月。(《本草匯言》)

    ④治狐臭:赤銅屑以酢和銀器中,炒極熱,以布裹熨腋下,冷復(fù)易。(《外臺秘要方》)

    ⑤治心胃作疼:紅銅末二錢,米醋半盞,和水一碗,煎滾,澄去銅末,取醋湯飲。(《本草匯言》)

    ⑥治牙齒非時脫落,令牢定:熟銅末一兩,當(dāng)歸、地骨皮、細辛、防風(fēng)(去蘆頭)各一兩。上藥搗羅為末,和銅末同研如粉,以封齒上,日夜三度,三、五日后牢定,一月內(nèi)不得咬著硬物。(《圣惠方》銅末散)

    制法

    綱目》:"赤銅眉,即打銅落下屑也?;蛞约t銅火煅水淬,亦自落下,以水淘凈,用好酒入砂鍋內(nèi)炒見火星,取研末用。"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赤銅屑拼音注音Chì Tónɡ Xiè別名

    銅屑、熟銅末、銅末、銅落、銅花、銅粉、銅砂、紅銅末

    英文名Red Coppe, Copper chippings(have fallen on the ground when forge copper)出處

    出自《唐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煅銅時打落的銅屑。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pper chippings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呈小片狀或細條狀,厚薄粗細不一。黃紅色,或黃棕色。具金屬光澤。體重,質(zhì)硬較韌。氣無,味淡。

    化學(xué)成分

    主要成分為金屬銅,在空氣中受水蒸氣、氧氣、二氧化碳的作用,表面上常被覆著微量的碳酸銅、氧化銅等物質(zhì)。

    炮制

    以紅銅火煅水淬,屑自落下,以水淘凈,用好酒入砂鍋內(nèi)炒見火星,取研末用。

    鑒別

    (1)取本品少量,加硝酸溶解,產(chǎn)和褐色氧化氮氣體,溶液顯綠色。以鐵浸入此溶液中,其表面即鍍上一層銅。(檢查銅鹽)(2)取上述溶液加氨試液,即變?yōu)樯钏{色。(檢查銅鹽)

    歸經(jīng)

    心;肝;腎;胃經(jīng)

    性味

    苦;平;微毒

    注意

    不可久服。

    功能主治

    接骨散瘀。主筋骨折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爛弦風(fēng)眼;狐臭

    用法用量

    內(nèi)服:醋煎,或淬酒或研細末酒沖。外用:調(diào)涂,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

    1.《唐本草》:赤銅屑以酢和如麥飯,袋盛,先刺腋下脈,去血封之,攻腋臭。又熬使極熱,投酒中,服五合,日三,主賊風(fēng)反折。又燒赤銅五斤,內(nèi)酒二斗中百遍,服同前,主賊風(fēng)。

    2.《本草拾遺》:主折傷,能焊人骨,取細研,酒中溫服之。

    3.《日華子本草》:明目,治風(fēng)眼,接骨焊齒,療女人血氣及心痛。

    4.《本草匯言》:煎水洗目去弦障。

    5.《本草經(jīng)疏》:赤銅屑亦能接骨理傷,功用與自然銅相等,第其性有毒耳。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òu Lěnɡ Shān別名臭松來源藥材基源:為松科植物臭冷杉的葉、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bies nehrolepis (Trautv.)Maxim.[A.sibirica Ledeb.bar.nephrolepis T......
  • 《全國中草藥匯編》:臭威靈別名大葉兔耳風(fēng)、威靈仙[云南]來源菊科風(fēng)毛菊屬植物棉毛風(fēng)毛菊Saussurea lanuginosa Vant.,以根入藥。夏秋采集,洗凈切碎曬干。性味甘、辛,溫。功能主治潤肺止咳,解毒止痛。用于肺結(jié)核,支氣管炎,......
  • 拼音注音Chòu Shān Niú Bànɡ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山牛蒡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ynurus deltoides (Ait.) Nadai [Ono-pordum deltoides Ait;Synurus pu......
  • 《中藥大辭典》:臭山羊拼音注音Chòu Shān Yánɡ別名臭常山(《中國植物圖鑒》),臭苗(《中國藥植志》),大山羊、騷牯羊、地梔子、梔子黃(《貴州民間方藥集》),和常山(《中藥志》),大騷羊(《貴陽民間藥草》),白胡椒、大素藥(《貴州......
  • 別名和常山、胡椒樹、日本常山來源蕓香科臭常山屬植物臭常山Orixa japonica Thunb.,以根、莖、葉入藥。根、莖四季可采,曬干;葉夏秋采集,鮮用。性味苦、辛,涼。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截瘧,止痛,安神。用于風(fēng)熱感冒,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腫痛,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