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莖。
『常用名』肥知母、知母肉、穿地龍。
『產(chǎn)地』內(nèi)蒙、河北及山西等地。
『采收季節(jié)』春夏季采挖。
『炮制方法』先刮去毛,春冬季用溫水洗,夏秋季用冷水洗,撈入筐內(nèi),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成1~2分厚橫片或直片曬干。若取其入腎,則用鹽水炒。每斤藥用鹽15克化水1兩,先將藥放鍋內(nèi)略炒,后將鹽水慢慢灑入藥內(nèi),炒至焦色為度。
『用量』6~12克。
『貯存』裝鐵箱內(nèi)加蓋,干燥、防潮。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所以主張溫補。
《濟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而成書。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莖。
『常用名』肥知母、知母肉、穿地龍。
『產(chǎn)地』內(nèi)蒙、河北及山西等地。
『采收季節(jié)』春夏季采挖。
『炮制方法』先刮去毛,春冬季用溫水洗,夏秋季用冷水洗,撈入筐內(nèi),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成1~2分厚橫片或直片曬干。若取其入腎,則用鹽水炒。每斤藥用鹽15克化水1兩,先將藥放鍋內(nèi)略炒,后將鹽水慢慢灑入藥內(nèi),炒至焦色為度。
『用量』6~12克。
『貯存』裝鐵箱內(nèi)加蓋,干燥、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