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fēng)、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查古籍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fēng)、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原機(jī)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病者先寒后熱,寒則湯火不能溫,熱則冰水不能寒,以先傷寒,后傷風(fēng),故先寒而后熱,名曰寒瘧。
病者先熱后寒,躁煩,自汗惡風(fēng),以先傷風(fēng),后傷寒,風(fēng)為陽,寒為陰,故先熱而后寒,名曰溫瘧。
病者但熱不寒,陰氣孤絕,陽氣獨(dú)發(fā),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必渴,以傷于暑熱,名曰癉瘧。
病者寒熱身重,骨節(jié)煩疼,脹滿, 自汗,善嘔,因汗出復(fù)浴,濕舍皮膚,及冒雨濕,名曰濕瘧。
病者寒多不熱,但慘戚振栗,病以時作,此以陽虛陰盛,多感陰濕,陽不能制陰,名曰牝瘧。
五種瘧疾,以外感風(fēng)寒暑濕,與衛(wèi)氣相并而成。治之各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