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寄西華縣庠山東顏先生,有積二十年.目視物不真,細字不睹,當心如頑石,每發(fā)痛不可忍,食減肉消,黑 滿面,腰不能直。因遇戴人。令涌寒痰一大盆,如片粉;夜以舟車丸、通經散,下爛魚腸、葵菜汁七、八行,病十去三、四;以熱漿粥投之,復去痰一盆,次日又以舟車丸、通經散,前后約百余行,略無少困。不五、六日,面紅 去,食進目明,心中空曠,遂失頑石所在,旬日外來謝。
《傷寒雜病論》(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總結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寄西華縣庠山東顏先生,有積二十年.目視物不真,細字不睹,當心如頑石,每發(fā)痛不可忍,食減肉消,黑 滿面,腰不能直。因遇戴人。令涌寒痰一大盆,如片粉;夜以舟車丸、通經散,下爛魚腸、葵菜汁七、八行,病十去三、四;以熱漿粥投之,復去痰一盆,次日又以舟車丸、通經散,前后約百余行,略無少困。不五、六日,面紅 去,食進目明,心中空曠,遂失頑石所在,旬日外來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