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千金翼方》 濕熱瘡第十

    方三十四首

    治濕熱諸惡瘡方∶野狼牙(五兩) 芍藥(五兩) 大黃(三兩) 白芷(五兩) 黃柏(五兩) 丹參(五兩)

    上六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以洗之,日三度。

    治濕熱瘡多汁粉散方∶芎 大黃 白蘞 芍藥 黃連 槐皮 龍骨(各一兩)

    上七味,搗篩為散,以粉瘡上,日三度。

    又洗之方∶茵芋(三兩) 石楠(三兩) 莽草(三兩) 蛇床子(二兩) 躑躅(二兩) 礬石(二兩)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洗瘡,日再。

    治惡瘡三年不瘥方∶巴豆(去皮) 甘草

    上二味,等分細(xì)下為散,先別煮甘草湯洗瘡訖,以藥敷之,先從四面起向中心,日三夜一.治惡瘡似火爛洗湯方∶取白馬矢曝干,以水和煮十沸,絞取汁洗之,極佳。

    治惡瘡十年不瘥,似癩者方∶蛇脫皮(一枚)

    上一味,燒之,末下篩,以豬脂和敷之,良。

    又方∶苦瓠

    上一味, 咀,煮取汁洗瘡,日三度,洗煎以洗癬甚良,須先以泔清洗瘡也。

    治諸惡瘡烏頭膏方∶烏頭 雄黃 雌黃 芎 升麻(各半兩) 亂發(fā)(如雞子大一枚) 松脂(如雞子大一枚)

    上一十三味,切,以豬膏三升急煎,令亂發(fā)消盡,去滓,停小冷,以真珠二錢(qián)匕投中攪令相得,以敷之。凡用膏,皆令先溫酢泔清洗瘡,拭干乃敷之,訖,以赤石脂黃連散粉之。

    此治諸惡瘡皆瘥。

    梔子湯

    主表里俱熱,三焦熱實(shí),身體生瘡,或發(fā)即大小便不利方∶芒硝(二兩) 大黃(四兩) 梔子仁(七枚,擘) 黃芩(三兩) 知母(二兩) 甘草(二兩,炙)

    上六味, 咀,以水五升,煮減半,下大黃,煮取一升八合,絞去滓,納芒硝分為三服又方∶礬石(燒) 蠟 松脂 亂發(fā)

    上四味,各半兩,豬脂四兩,煎之令發(fā)焦,納礬石令消,納松脂,次納蠟,去滓。先刮洗瘡以涂之,日再三,不痛,久瘡時(shí)愈,新瘡遲愈,癢瘡頭禿皆即愈生發(fā),此膏勝飛黃膏及諸名藥。

    治諸瘡久不瘥,并療六畜方∶棗膏(三斤)

    上一味,以水三斗,煮取一斗五升,數(shù)洗,取瘥為度。

    治身瘡及頭瘡不止方∶以菖蒲末敷之,日三夜一。

    治濕熱瘡惡瘡洗湯方∶槐子(二升) 蛇床子(一兩) 黃連(五兩) 當(dāng)歸 芍藥 黃柏(各三兩)

    上六味,切,以水三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滓以洗瘡,日三度。

    治濕熱瘡方∶生地榆(二斤)

    上一味,以水三斗煮取一斗五升,以洗瘡日三度。

    烏膏

    主種種諸瘡治不愈方∶水銀(一兩) 黃連(一兩) 經(jīng)墨(半兩)

    上三味,末之,以不中水豬脂和敷之,不過(guò)三四度,愈,神效。欲多任人,惟不治金瘡,其藥惟須熟研。

    惡瘡黃水出流方∶燒故鞍屜氈灰,和臘月豬脂封涂。

    又方∶藜蘆 巴豆

    上二味,等分,燒灰,和臘月豬脂封涂。

    又方∶松脂(灰) 熏陸香(各五分) 生地黃汁(五合) 白羊脂(二分) 石鹽(半兩) 亂發(fā)灰(半兩)

    上六味,以豬脂一升,煎取五合,納地黃汁煎成膏,去滓,貼之,日再,瘥止。

    治惡瘡 瘡方∶杏仁(去皮) 巴豆(各二兩,去皮) 藜蘆 黃連(各一兩) 水銀(一錢(qián)許)

    上五味,以青羊脂和研水銀令滅,先以鹽湯洗之,去上痂,敷瘡日二。

    時(shí)氣病后得風(fēng),生瘡疼癢,搔之黃汁出方∶皂莢(炙) 烏頭 礬石(各三兩) 黃連(一升) 牡蠣(四兩) 藜蘆 桂心(各一兩六銖)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七升,去滓,先搔瘡令血出,溫洗瘡,緩浸良久,佳。

    卒患發(fā)熱瘡方∶取炭長(zhǎng)二尺者二枚,燒令赤,置地中,以水二升灌之,取地上汁洗瘡,即瘥。

    瘡中惡肉出方∶取烏梅二七顆燒作灰,敷瘡中,其瘡中惡肉乃盡矣。

    治惡瘡方∶取白芨煮汁洗瘡訖,敷膏。膏用桑東向枝作末,以臘月豬膏和敷之,亦主狗瘡,初大痛,一宿即愈。

    瘡初患似癤,后破無(wú)痂,疼痛難忍,名曰豬喙瘡方∶燒豬鼻作灰敷之,瘥。

    反花瘡方∶煎柳葉為煎,涂之瘥。

    又方∶燒馬齒草灰敷之。

    又方∶燒鹽末灰敷之。

    又方∶以蜘蛛幕裹之。

    王不留行湯

    主白禿及頭面久瘡,去蟲(chóng)止痛方∶王不留行(五兩) 桃東南枝(五兩) 茱萸根皮(五兩) 蛇床子(三升) 牡荊(三升) 苦竹葉(切,三斗) 蒺藜(三升) 大麻仁(一升)

    上八味,以水二斗,煮取一斗,洗瘡日再,并治疽及月蝕瘡爛。

    治白禿方∶三月三日桃花開(kāi)者陰干柏子,赤桑根。

    上三味,為末,豬脂和,先以灰汁凈洗禿處,拭干涂之。

    又方∶細(xì)柳枝(一握) 水銀 皂莢(炙)

    上三味,以醋煎如餳涂之。

    松脂膏

    主白禿及癰疽百瘡方∶木蘭闌皮(一兩) 礬石 杜蘅 雄黃 附子大黃 石楠 秦艽 真米 苦參 水銀(各二兩) 松脂(六兩)

    上一十二味,以醋漬一宿,豬膏一斤半煎之,侯附子黃,去滓,乃納礬石、雄黃,水銀。更著火煮三沸,還濕地待凝,以敷瘡,瘥。

    又方∶以牛肉作五味脯,炙令香,及熱拓瘡上,不過(guò)三四度,即瘥。

    治頭瘡腫方∶燒杏仁令黑磨涂,復(fù)取束柴葛蔓及干魚(yú)頭燒灰,和熏黃臘月豬脂涂之。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