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論)瘕者。黃瘕、青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是也。千金外臺言之詳矣。癥瘕積聚血生于心者假也。
病為痼疾等事。皆噎者。
法當(dāng)以此等學(xué)
方
牡丹煎丸
(出和劑方)
治婦人沖任本虛。小腹挾寒?;蛞虍a(chǎn)勞損子臟。風(fēng)寒
搏
于血?dú)?。結(jié)生瘕聚。塊硬發(fā)歇。臍腹刺痛。脅肋緊脹。腰膝疼重。拘攣腫滿。背項(xiàng)強(qiáng)
急。手足麻痹?;蛟?/p>
痛。面色萎黃。多生延胡索縮砂仁(各半兩)赤芍藥牡丹皮(各一兩)山茱萸干姜(炮各半兩)龍骨(細(xì)歸(去蘆皮臍)木香細(xì)末。
煉蜜及夜柴胡去苗一兩。甘草一兩。余各半兩。同和為丸。
治瘕神妙。婦人腹肚有塊。久不消。名曰瘕聚。
川烏(七錢)附子(七錢)木香(半兩)香附子(半兩)丹參陳皮(各三錢)蓬術(shù)三棱上為
雞鳴紫丸
(出千金方)
治婦人瘕癥積聚。
皂莢(一分)藜蘆甘草礬石烏啄杏仁干姜桂心巴豆(各二分)前胡人參(雞鳴時服二
桃仁散
(出大全良方)
治月經(jīng)不通。產(chǎn)后惡露未盡。積聚瘀血。變成癥瘕。
虻蟲(半兩炒令微黃去翅足)水蛭(炒令微黃)烏賊骨鯉魚鱗(燒灰)芫花(醋炒令干)桃仁(三分
水府丹
治婦人久虛積冷。經(jīng)候不行。癥瘕癖塊。腹中卒暴疼
痛。面有。
經(jīng)花蕊石(研一兩半)砂(紙隔沸湯淋熬取霜半兩)桂心(別為末)木香干姜(各一黃汁童子小便(同三汁婦莫服
治婦人血瘕。心腹積聚。乳余疾繼生。小腹堅滿。貫?zāi)氈袩?。腰背疼。小便不利?/p>
大便難。
千金方。
半夏(一兩六銖)石膏藜蘆紫參蓯蓉(各十八銖)桂心干姜(各一兩)烏啄(半兩)
三棱煎
治婦人血瘕食積痰滯。
三棱(煨)莪術(shù)(各二兩煨)青橘皮(去白)半夏(湯洗七次)麥芽(炒各兩)上用好醋六升
妙應(yīng)丹治諸臟氣虛損。積聚煩悶。及飲食中蠱毒。或食水陸果瓜。子卵入腹。而
成蟲蛇魚
唇口焦黑。肢蓽茇木香破故紙(炒各重三兩半)附子(四個六七錢重者去皮臍剜作甕砂共一兩七錢生姜
桃仁煎
(一名桃仁丸)
治婦人血積血瘕血塊。經(jīng)候不通。潮熱。月水停滯作
病。及癥瘕等疾桃仁(二兩湯浸火炒)大黃川樸硝(各一兩)虻蟲(半兩炒黑)上為末。以醇醋二升半。
不住取下人小非魚用醇苦酒。煎如前法。每取一雞子黃投酒中。預(yù)一宿勿食服之。
大硝石丸治七癥八瘕。聚結(jié)痞塊。及婦人帶下絕產(chǎn)。并飲服丹藥。腹中有癥瘕
者。當(dāng)先下硝石(六兩)大黃(八兩)人參甘草(各三兩)上為末。以三年苦酒三升。置銅器中。
以盡三養(yǎng)
四物湯
當(dāng)歸玄胡索威靈仙官桂(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三錢。酒調(diào)空心服。
小三棱丸
(出醫(yī)方集成)
治食癥、酒瘕、血瘕、氣塊。時發(fā)刺痛。全不思
食。
及積滯不消。
荊三棱蓬莪術(shù)(各四兩)芫花(一兩去梗葉)上同入瓷器中。用米醋五升。浸滿封器。
以丸
一握七丸治臟腑宿蘊(yùn)風(fēng)冷。氣血不和。停滯宿飲。結(jié)為癥瘕痞塊。及婦人血瘕。
腸胃中塞。飲食不下??饶婷洕M。及下痢赤白?;魜y轉(zhuǎn)筋。及擘拳攣。腰脊腳膝疼
痛。行步不能。
神曲(半斤炒黃)大附子(二個炮去皮臍)甘草(炙二兩)上為末。蜜丸左手一握。分作七
治癥瘕積聚。去三尸。益氣延年卻老。
上以雄黃二兩。細(xì)研為末。九度水飛過。卻入新凈竹筒內(nèi)。盛以蒸餅一塊。塞筒口。蒸七度女來
治癥瘕積聚。風(fēng)痰癲狂。三蟲伏尸。除蘊(yùn)輕身益氣。令人不饑。百日還年卻老。
上用天門冬末。服方寸匕。日三。無問。山中人間。但勿廢。久服益佳。釀酒服之。
治癥瘕積聚。
用蔓荊子水煮二升。取濃汁服。
治癥瘕滿腹。諸藥不瘥者。
(本草)以人溺服之。皆下血片塊。二十日即出也。
(公元 1742 年)清.吳謙(六吉)等編。九十卷。包括《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bǔ)名醫(yī)方論》及“四診”、“運(yùn)氣”、“傷寒”、“雜病”、“婦科”、“幼科”、 “痘疹”、“種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訣。各分子目,有圖說方論,此較簡明易學(xué)。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論)瘕者。黃瘕、青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是也。千金外臺言之詳矣。癥瘕積聚血生于心者假也。
病為痼疾等事。皆噎者。
法當(dāng)以此等學(xué)
方
牡丹煎丸
(出和劑方)
治婦人沖任本虛。小腹挾寒?;蛞虍a(chǎn)勞損子臟。風(fēng)寒
搏
于血?dú)?。結(jié)生瘕聚。塊硬發(fā)歇。臍腹刺痛。脅肋緊脹。腰膝疼重。拘攣腫滿。背項(xiàng)強(qiáng)
急。手足麻痹?;蛟?/p>
痛。面色萎黃。多生延胡索縮砂仁(各半兩)赤芍藥牡丹皮(各一兩)山茱萸干姜(炮各半兩)龍骨(細(xì)歸(去蘆皮臍)木香細(xì)末。
煉蜜及夜柴胡去苗一兩。甘草一兩。余各半兩。同和為丸。
治瘕神妙。婦人腹肚有塊。久不消。名曰瘕聚。
川烏(七錢)附子(七錢)木香(半兩)香附子(半兩)丹參陳皮(各三錢)蓬術(shù)三棱上為
雞鳴紫丸
(出千金方)
治婦人瘕癥積聚。
皂莢(一分)藜蘆甘草礬石烏啄杏仁干姜桂心巴豆(各二分)前胡人參(雞鳴時服二
桃仁散
(出大全良方)
治月經(jīng)不通。產(chǎn)后惡露未盡。積聚瘀血。變成癥瘕。
虻蟲(半兩炒令微黃去翅足)水蛭(炒令微黃)烏賊骨鯉魚鱗(燒灰)芫花(醋炒令干)桃仁(三分
水府丹
(出大全良方)
治婦人久虛積冷。經(jīng)候不行。癥瘕癖塊。腹中卒暴疼
痛。面有。
經(jīng)花蕊石(研一兩半)砂(紙隔沸湯淋熬取霜半兩)桂心(別為末)木香干姜(各一黃汁童子小便(同三汁婦莫服
治婦人血瘕。心腹積聚。乳余疾繼生。小腹堅滿。貫?zāi)氈袩?。腰背疼。小便不利?/p>
大便難。
千金方。
半夏(一兩六銖)石膏藜蘆紫參蓯蓉(各十八銖)桂心干姜(各一兩)烏啄(半兩)
三棱煎
(出大全良方)
治婦人血瘕食積痰滯。
三棱(煨)莪術(shù)(各二兩煨)青橘皮(去白)半夏(湯洗七次)麥芽(炒各兩)上用好醋六升
妙應(yīng)丹治諸臟氣虛損。積聚煩悶。及飲食中蠱毒。或食水陸果瓜。子卵入腹。而
成蟲蛇魚
唇口焦黑。肢蓽茇木香破故紙(炒各重三兩半)附子(四個六七錢重者去皮臍剜作甕砂共一兩七錢生姜
桃仁煎
(一名桃仁丸)
治婦人血積血瘕血塊。經(jīng)候不通。潮熱。月水停滯作
病。及癥瘕等疾桃仁(二兩湯浸火炒)大黃川樸硝(各一兩)虻蟲(半兩炒黑)上為末。以醇醋二升半。
不住取下人小非魚用醇苦酒。煎如前法。每取一雞子黃投酒中。預(yù)一宿勿食服之。
大硝石丸治七癥八瘕。聚結(jié)痞塊。及婦人帶下絕產(chǎn)。并飲服丹藥。腹中有癥瘕
者。當(dāng)先下硝石(六兩)大黃(八兩)人參甘草(各三兩)上為末。以三年苦酒三升。置銅器中。
以盡三養(yǎng)
四物湯
當(dāng)歸玄胡索威靈仙官桂(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三錢。酒調(diào)空心服。
小三棱丸
(出醫(yī)方集成)
治食癥、酒瘕、血瘕、氣塊。時發(fā)刺痛。全不思
食。
及積滯不消。
荊三棱蓬莪術(shù)(各四兩)芫花(一兩去梗葉)上同入瓷器中。用米醋五升。浸滿封器。
以丸
一握七丸治臟腑宿蘊(yùn)風(fēng)冷。氣血不和。停滯宿飲。結(jié)為癥瘕痞塊。及婦人血瘕。
腸胃中塞。飲食不下??饶婷洕M。及下痢赤白?;魜y轉(zhuǎn)筋。及擘拳攣。腰脊腳膝疼
痛。行步不能。
神曲(半斤炒黃)大附子(二個炮去皮臍)甘草(炙二兩)上為末。蜜丸左手一握。分作七
治癥瘕積聚。去三尸。益氣延年卻老。
上以雄黃二兩。細(xì)研為末。九度水飛過。卻入新凈竹筒內(nèi)。盛以蒸餅一塊。塞筒口。蒸七度女來
治癥瘕積聚。風(fēng)痰癲狂。三蟲伏尸。除蘊(yùn)輕身益氣。令人不饑。百日還年卻老。
上用天門冬末。服方寸匕。日三。無問。山中人間。但勿廢。久服益佳。釀酒服之。
治癥瘕積聚。
用蔓荊子水煮二升。取濃汁服。
治癥瘕滿腹。諸藥不瘥者。
(本草)以人溺服之。皆下血片塊。二十日即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