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方
治遍身忽皮底混混如波浪聲。癢不可忍。抓之血出。亦不得解。謂之氣奔。
(出經(jīng)驗良方)人參苦杖青鹽白術(shù)細辛(各一兩)上為末。作一服。水二碗。煎十數(shù)沸。去滓飲盡
治手十指斷節(jié)壞。唯有筋連。無節(jié)肉。蟲出如燈心。長數(shù)尺余。遍身綠毛卷。名曰
血余。
(以茯苓胡黃連。煎湯飲之。立愈。
治因著艾灸訖?;鸹彝寺浏弮?nèi)。有鮮肉片子飛。如蝶形狀。騰空去了。痛不可忍。
是血肉俱用大黃、樸硝各半兩。為細末。水調(diào)下。微下利即愈。
治眼赤鼻張。大喘渾身出斑。毛發(fā)起如銅鐵。乃目中熱毒瓦斯。結(jié)于下焦。
(出經(jīng)驗良方)用白礬滑石。各一兩為末。都作一服。水三碗。煎至半。令不住飲。候盡乃安。
治手甲忽然生倒長肉。痛如錐刺。不可忍。
(出危氏方)上吃葵菜自愈。
治眼睛角垂至鼻。如黑色。痛不可忍。或時時大便血出。其名曰肝脹。
(出經(jīng)驗良方)用姜活汁煎服數(shù)盞自愈。
治腹中有物作聲。隨人言語。
用板藍汁一盞。分五服服之。又名應(yīng)聲蟲。當服雷丸自愈。
治人自覺自形。作兩人并臥。不別真假。問不語。亦無對。乃是神離。
(出經(jīng)驗良方)用辰砂、人參、茯苓。濃煎湯服之。真者氣爽。假者化矣。
治頭面發(fā)熱。有光色。他人手近之。如火燒人。
(出經(jīng)驗良方)用蒜汁半兩。酒調(diào)下。吐出蛇狀、遂安。
治鼻中毛出。晝夜可長一二尺。漸漸粗圓如繩。痛不可忍。雖摘去一莖。即復(fù)更生
。此由食用乳石砂。各一兩為末。以飯丸梧桐子大。空心臨臥。各一服。水下十粒。自然退落。
一
治脅破腸出臭穢
(出經(jīng)驗良方)急以油抹腸。用手送入。煎人參枸杞淋之。皮自合矣。吃羊腎粥二十日、即愈。
治忽然上氣喘。不能語言。口中汁流吐逆。齒皆搖動。氣出轉(zhuǎn)大。則悶絕。蘇復(fù)如
是。名曰用大黃、人參、末。各半兩。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熱服可安。
治渾身生燎泡。如甘棠梨。每個破出水。內(nèi)有石一片。如指甲大。泡復(fù)生。抽盡膚
肉。則不急用京三棱、蓬莪術(shù)、各五兩。分三服。酒調(diào)下。連服愈。
治項上生瘡。如櫻桃大。有五色。瘡破即項皮斷。上連發(fā)卷去。下至足。脫之乃為
肉。人疾上但逐日用牛乳。自消。
治大腸頭出寸余。痛苦。直候干自退落。旋又出。名為截腸病。若腸盡乃不活矣。
但初覺寸上芝麻清油。器盛之。以臀坐之。飲大麻子汁數(shù)升愈。
治口鼻中腥臭水流。以碗盛之。有鐵色魚。如粳米大。走躍不住。以手捉之。即
化為用任意饌、食雞月余愈。
治腳心凸如腫。上面生黑色豆瘡。硬似釘子。履地不得。脛骨生碎眼。髓流出。身
發(fā)寒顫用炮川烏頭末敷之。煎韭子湯服、可愈。
治四肢節(jié)脫。但有皮連。不能舉動。名曰筋解。
(出經(jīng)驗良方)以酒浸黃蘆二兩。經(jīng)一宿取出。焙干為末。每服二錢。酒調(diào)下。服盡安。
治腹脹如鐵石。臍中出水。旋變?nèi)粝x行之狀。繞身匝啄。癢痛難忍。撥掃不能盡。
(出經(jīng)驗用濃煎蒼術(shù)湯浴之。及用蒼術(shù)末。入麝香少許。以水調(diào)服、痊。
治有飲油五升以來。方始快意。長得吃則安。不爾則病。此是發(fā)入胃。被氣血裹了
?;癁橄x用雄黃半兩為末。水調(diào)服。蟲自出。如蟲活者。置于油中。逡巡間連油潑之長江。
治臥于床。四肢不能動。只進得食。好大言說吃。勿謂之失說。此名物望病。
(出經(jīng)驗良方)其治如說食豬肉時。便云你吃豬肉一頓。病者聞之即喜。遂置肉令病患見。臨要不與吃。
此
治人眼白渾黑。見物依舊。毛發(fā)直如鐵條。雖能飲食。不語如醉。名曰血潰。
(出經(jīng)驗良方)用五靈脂二錢為末。酒調(diào)服。
治渾身臨臥時虱出。約至五升。隨后血肉俱壞。每宿漸多。癢痛不可名狀。唯吃水
。臥床上但飲鹽醋湯十數(shù)次。即愈。
治口鼻中氣出。盤旋不散。凝如黑血色。過十日。漸漸至肩胸。與肉相連。堅勝金
石鐵。無煎澤瀉湯。日飲三盞。連服五日愈。
治遍身忽然肉出如錐。既癢且痛。不能飲食。此名血住。若不速治之。潰而膿出。
(出經(jīng)驗以赤皮蔥燒灰淋洗。吃豉湯三盞自安矣。
治眉毛搖動。目不能視。交睫。喚之不應(yīng)。但能飲食。有經(jīng)日而不愈者。
(出經(jīng)驗良方)用蒜二兩取汁。酒調(diào)下即愈。
治毛竅節(jié)次血出者。若血不出。皮脹膨如鼓。須臾眼鼻口。被氣脹合也。此名脈溢
。
(出危飲生姜汁水各半盞安。
夏子益治奇疾三十八道。其間一二證。唐與義刊印于上饒。昔嘗見有病之者。皆莫知所以治
治血自皮膚濺
以煮酒瓶上紙。碎拗如楊花。用手捏在出血處。立止。
昔盧陵明田李教諭梅心。傳治怪疾奇方。
(出經(jīng)驗良方)袁州分宜縣。有一男子。自十歲喜飲酒。至十九歲。日間飲三斗不醉。無酒叫呼不絕。
全不扶住不肯半。
自后
治居民逃避石窟中。賊以火煙熏之。
(出經(jīng)驗良方)昔學(xué)師者被煙熏欲死。迷悶中摸索。得一束蘆菔。俗名蘿卜。嚼汁下咽而蘇。蘆菔細物。
活干
昔曾有一人自行。因顛穿斷舌下。血出不止。諸藥不能救。
(出危氏方)以米醋用雞翎掃所斷舌處。其血即止。仍用真蒲黃、杏仁湯泡去皮尖。硼砂少許。研為細末
治人身上及頭面肉上。浮腫如蛇狀者。
(出經(jīng)驗良方)以雨滴階磚上苔痕一錢。水化開。涂蛇頭立消。
救急瘦疾
以甘草三兩炙。每旦以小便煮三四沸。頓服之。
昔人有臥忽不寤。若火照之則殺人。但痛嚙其踵后足拇指甲際而多唾其面即活。犀
角枕佳。
昔江右嘗有商人。左膊上有瘡。如人面。亦無他苦。商人戲滴酒口中。其面亦赤色。以物食木之口灌
昔華佗行道中。見車載一人。病咽塞不下呻吟。佗示店家。以蒜齏大醋三升飲之、
當痊。果吐大蛇一枚而愈。
(出本草)
昔南齊褚澄為吳郡守。李道愈到郡。澄見謂曰。汝有重病。答曰、舊有冷病。至今
五年。眾
煮服。乃吐一
。更服所余藥。又
治澡浴后。忽天柱骨倒。
(王荊公得噤口秘方)用多年五苓散。一年者亦可。每服三錢重。燈心七莖。竹葉三莖。烏梅三個。同煎湯調(diào)下。
治有蟲如蟹。走于皮下。作聲如小兒啼。為筋肉之化。
(出經(jīng)驗良方)用雷丸雄黃各一兩。搗羅為末。滲在一斤豬肉上。炙熟吃盡、安。
治血濺
用槐花半升。炒為細末敷之。
治腹上麻痹不仁
(出危氏方)上多煮蔥白吃之、自愈。
凡腹脹經(jīng)久。忽瀉數(shù)升。晝夜不止。服藥不驗。乃為鬼脫。
(出危氏方)用益智子煎濃湯服、立愈。
治玉莖硬不痿。精流不歇。時時如針狀。捏之則脆。乃腎漏疾。
韭子破故紙(各一兩)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每日三次飲之。愈則住服
治眼前常見諸般禽蟲飛走。以手捉之則無。乃肝膽經(jīng)之病。
酸棗仁羌活元明粉青葙子花(各一兩)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煎至七分。
和
治面上及遍身生瘡。似貓兒眼。有光彩無膿血。但痛癢不常。飲食減少。久則透骨
。名曰寒上多吃魚雞韭蔥。自愈。
治口內(nèi)生肉球臭惡。自己見有一根線。長五寸余。似釵股吐球出。以飲食了。卻吞
其線。以用水調(diào)生麝香一錢服三日驗。
治婦人產(chǎn)后兩乳伸長。細小如腸。垂下直過小肚。痛不可忍。危亡須臾。名曰懸乳
(出危上將川芎當歸各三斤。一半細銼散。于瓦石內(nèi)。用水濃煎。不拘時候多少溫服。余一斤半。
頭伏再蓖
治婦人臨產(chǎn)。服催生藥太早。未嘗離經(jīng)。而用力太過。以致膏膜有傷。產(chǎn)后水道中。
垂出肉線一條。約三四尺。牽引心腹。痛不可忍。以手微動之。則痛若欲絕。
(出危氏方)上先服失笑散數(shù)服。仍用老姜三片。洗凈不去皮。于石臼之內(nèi)研爛。用油二斤拌勻。入鍋內(nèi)使之火熨法。
截。
(公元 1826 年)清.傅山(青山)著。二卷。上集論帶下、血崩、調(diào)經(jīng)等 38 癥,41 方;下集論妊娠、小產(chǎn)、難產(chǎn)、正產(chǎn)、產(chǎn)后等 40 癥,42 方。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方
治遍身忽皮底混混如波浪聲。癢不可忍。抓之血出。亦不得解。謂之氣奔。
(出經(jīng)驗良方)人參苦杖青鹽白術(shù)細辛(各一兩)上為末。作一服。水二碗。煎十數(shù)沸。去滓飲盡
治手十指斷節(jié)壞。唯有筋連。無節(jié)肉。蟲出如燈心。長數(shù)尺余。遍身綠毛卷。名曰
血余。
(以茯苓胡黃連。煎湯飲之。立愈。
治因著艾灸訖?;鸹彝寺浏弮?nèi)。有鮮肉片子飛。如蝶形狀。騰空去了。痛不可忍。
是血肉俱用大黃、樸硝各半兩。為細末。水調(diào)下。微下利即愈。
治眼赤鼻張。大喘渾身出斑。毛發(fā)起如銅鐵。乃目中熱毒瓦斯。結(jié)于下焦。
(出經(jīng)驗良方)用白礬滑石。各一兩為末。都作一服。水三碗。煎至半。令不住飲。候盡乃安。
治手甲忽然生倒長肉。痛如錐刺。不可忍。
(出危氏方)上吃葵菜自愈。
治眼睛角垂至鼻。如黑色。痛不可忍。或時時大便血出。其名曰肝脹。
(出經(jīng)驗良方)用姜活汁煎服數(shù)盞自愈。
治腹中有物作聲。隨人言語。
用板藍汁一盞。分五服服之。又名應(yīng)聲蟲。當服雷丸自愈。
治人自覺自形。作兩人并臥。不別真假。問不語。亦無對。乃是神離。
(出經(jīng)驗良方)用辰砂、人參、茯苓。濃煎湯服之。真者氣爽。假者化矣。
治頭面發(fā)熱。有光色。他人手近之。如火燒人。
(出經(jīng)驗良方)用蒜汁半兩。酒調(diào)下。吐出蛇狀、遂安。
治鼻中毛出。晝夜可長一二尺。漸漸粗圓如繩。痛不可忍。雖摘去一莖。即復(fù)更生
。此由食用乳石砂。各一兩為末。以飯丸梧桐子大。空心臨臥。各一服。水下十粒。自然退落。
一
治脅破腸出臭穢
(出經(jīng)驗良方)急以油抹腸。用手送入。煎人參枸杞淋之。皮自合矣。吃羊腎粥二十日、即愈。
治忽然上氣喘。不能語言。口中汁流吐逆。齒皆搖動。氣出轉(zhuǎn)大。則悶絕。蘇復(fù)如
是。名曰用大黃、人參、末。各半兩。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熱服可安。
治渾身生燎泡。如甘棠梨。每個破出水。內(nèi)有石一片。如指甲大。泡復(fù)生。抽盡膚
肉。則不急用京三棱、蓬莪術(shù)、各五兩。分三服。酒調(diào)下。連服愈。
治項上生瘡。如櫻桃大。有五色。瘡破即項皮斷。上連發(fā)卷去。下至足。脫之乃為
肉。人疾上但逐日用牛乳。自消。
治大腸頭出寸余。痛苦。直候干自退落。旋又出。名為截腸病。若腸盡乃不活矣。
但初覺寸上芝麻清油。器盛之。以臀坐之。飲大麻子汁數(shù)升愈。
治口鼻中腥臭水流。以碗盛之。有鐵色魚。如粳米大。走躍不住。以手捉之。即
化為用任意饌、食雞月余愈。
治腳心凸如腫。上面生黑色豆瘡。硬似釘子。履地不得。脛骨生碎眼。髓流出。身
發(fā)寒顫用炮川烏頭末敷之。煎韭子湯服、可愈。
治四肢節(jié)脫。但有皮連。不能舉動。名曰筋解。
(出經(jīng)驗良方)以酒浸黃蘆二兩。經(jīng)一宿取出。焙干為末。每服二錢。酒調(diào)下。服盡安。
治腹脹如鐵石。臍中出水。旋變?nèi)粝x行之狀。繞身匝啄。癢痛難忍。撥掃不能盡。
(出經(jīng)驗用濃煎蒼術(shù)湯浴之。及用蒼術(shù)末。入麝香少許。以水調(diào)服、痊。
治有飲油五升以來。方始快意。長得吃則安。不爾則病。此是發(fā)入胃。被氣血裹了
?;癁橄x用雄黃半兩為末。水調(diào)服。蟲自出。如蟲活者。置于油中。逡巡間連油潑之長江。
治臥于床。四肢不能動。只進得食。好大言說吃。勿謂之失說。此名物望病。
(出經(jīng)驗良方)其治如說食豬肉時。便云你吃豬肉一頓。病者聞之即喜。遂置肉令病患見。臨要不與吃。
此
治人眼白渾黑。見物依舊。毛發(fā)直如鐵條。雖能飲食。不語如醉。名曰血潰。
(出經(jīng)驗良方)用五靈脂二錢為末。酒調(diào)服。
治渾身臨臥時虱出。約至五升。隨后血肉俱壞。每宿漸多。癢痛不可名狀。唯吃水
。臥床上但飲鹽醋湯十數(shù)次。即愈。
治口鼻中氣出。盤旋不散。凝如黑血色。過十日。漸漸至肩胸。與肉相連。堅勝金
石鐵。無煎澤瀉湯。日飲三盞。連服五日愈。
治遍身忽然肉出如錐。既癢且痛。不能飲食。此名血住。若不速治之。潰而膿出。
(出經(jīng)驗以赤皮蔥燒灰淋洗。吃豉湯三盞自安矣。
治眉毛搖動。目不能視。交睫。喚之不應(yīng)。但能飲食。有經(jīng)日而不愈者。
(出經(jīng)驗良方)用蒜二兩取汁。酒調(diào)下即愈。
治毛竅節(jié)次血出者。若血不出。皮脹膨如鼓。須臾眼鼻口。被氣脹合也。此名脈溢
。
(出危飲生姜汁水各半盞安。
夏子益治奇疾三十八道。其間一二證。唐與義刊印于上饒。昔嘗見有病之者。皆莫知所以治
治血自皮膚濺
以煮酒瓶上紙。碎拗如楊花。用手捏在出血處。立止。
昔盧陵明田李教諭梅心。傳治怪疾奇方。
(出經(jīng)驗良方)袁州分宜縣。有一男子。自十歲喜飲酒。至十九歲。日間飲三斗不醉。無酒叫呼不絕。
全不扶住不肯半。
自后
治居民逃避石窟中。賊以火煙熏之。
(出經(jīng)驗良方)昔學(xué)師者被煙熏欲死。迷悶中摸索。得一束蘆菔。俗名蘿卜。嚼汁下咽而蘇。蘆菔細物。
活干
昔曾有一人自行。因顛穿斷舌下。血出不止。諸藥不能救。
(出危氏方)以米醋用雞翎掃所斷舌處。其血即止。仍用真蒲黃、杏仁湯泡去皮尖。硼砂少許。研為細末
治人身上及頭面肉上。浮腫如蛇狀者。
(出經(jīng)驗良方)以雨滴階磚上苔痕一錢。水化開。涂蛇頭立消。
救急瘦疾
以甘草三兩炙。每旦以小便煮三四沸。頓服之。
昔人有臥忽不寤。若火照之則殺人。但痛嚙其踵后足拇指甲際而多唾其面即活。犀
角枕佳。
昔江右嘗有商人。左膊上有瘡。如人面。亦無他苦。商人戲滴酒口中。其面亦赤色。以物食木之口灌
昔華佗行道中。見車載一人。病咽塞不下呻吟。佗示店家。以蒜齏大醋三升飲之、
當痊。果吐大蛇一枚而愈。
(出本草)
昔南齊褚澄為吳郡守。李道愈到郡。澄見謂曰。汝有重病。答曰、舊有冷病。至今
五年。眾
煮服。乃吐一
。更服所余藥。又
治澡浴后。忽天柱骨倒。
(王荊公得噤口秘方)用多年五苓散。一年者亦可。每服三錢重。燈心七莖。竹葉三莖。烏梅三個。同煎湯調(diào)下。
治有蟲如蟹。走于皮下。作聲如小兒啼。為筋肉之化。
(出經(jīng)驗良方)用雷丸雄黃各一兩。搗羅為末。滲在一斤豬肉上。炙熟吃盡、安。
治血濺
用槐花半升。炒為細末敷之。
治腹上麻痹不仁
(出危氏方)上多煮蔥白吃之、自愈。
凡腹脹經(jīng)久。忽瀉數(shù)升。晝夜不止。服藥不驗。乃為鬼脫。
(出危氏方)用益智子煎濃湯服、立愈。
治玉莖硬不痿。精流不歇。時時如針狀。捏之則脆。乃腎漏疾。
韭子破故紙(各一兩)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每日三次飲之。愈則住服
治眼前常見諸般禽蟲飛走。以手捉之則無。乃肝膽經(jīng)之病。
酸棗仁羌活元明粉青葙子花(各一兩)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煎至七分。
和
治面上及遍身生瘡。似貓兒眼。有光彩無膿血。但痛癢不常。飲食減少。久則透骨
。名曰寒上多吃魚雞韭蔥。自愈。
治口內(nèi)生肉球臭惡。自己見有一根線。長五寸余。似釵股吐球出。以飲食了。卻吞
其線。以用水調(diào)生麝香一錢服三日驗。
治婦人產(chǎn)后兩乳伸長。細小如腸。垂下直過小肚。痛不可忍。危亡須臾。名曰懸乳
。
(出危上將川芎當歸各三斤。一半細銼散。于瓦石內(nèi)。用水濃煎。不拘時候多少溫服。余一斤半。
頭伏再蓖
治婦人臨產(chǎn)。服催生藥太早。未嘗離經(jīng)。而用力太過。以致膏膜有傷。產(chǎn)后水道中。
垂出肉線一條。約三四尺。牽引心腹。痛不可忍。以手微動之。則痛若欲絕。
(出危氏方)上先服失笑散數(shù)服。仍用老姜三片。洗凈不去皮。于石臼之內(nèi)研爛。用油二斤拌勻。入鍋內(nèi)使之火熨法。
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