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虛勞浮腫(附論)

    作者: 朱梓

    夫腎氣不化。則二陰不通。故小便不利。胃氣不足。則肌肉開疏。故皮膚浮腫。脾者土也。

    人參湯治虛勞。四肢發(fā)腫。飲食不進(jìn)。百節(jié)無力。多臥少起。

    人參赤茯苓(去黑皮)桑根白皮(炒銼)芍藥秦艽(去苗土)半夏(湯浸去滑七次各一兩)鱉甲(去裙醋炙三兩)柴胡(去苗)大腹皮(炮)木香(各一兩)京三棱(醋浸炮搗碎二兩)甘草(炙銼三分)枳殼(去瓤麩炒一分)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棗二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郁李仁散

    (出圣惠方)

    治虛勞通體洪滿。腹堅(jiān)脹。喘急。不能飲食。

    郁李仁(湯浸去白皮尖微炒)川大黃(各一兩銼碎微炒)柴胡(去苗)澤瀉赤芍藥豬苓(各三分去黑皮)杏仁(湯浸五錢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桑根白皮(三分銼)鱉甲(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赤茯苓(五錢)桔梗(去蘆頭)麻黃(各三分去節(jié))上為散。

    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五味子湯治虛勞。四肢浮腫。氣急。大小便不利。坐臥不安。

    五味子(炒)黃(銼)枳殼(去瓤麩炒)大腹皮(微煨銼)桑根白皮(炙銼)桂(去粗皮)檳榔(煨)白術(shù)陳橘皮(各一兩湯浸去白炒)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熟)防己(各一兩五錢)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日晚再服。微利即止

    漢防己散

    (出圣惠方)

    治虛勞四肢浮腫。喘息促。小便不利。坐臥不安。

    漢防己豬苓(各三分去黑皮)海蛤木通(各一兩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木香白術(shù)(各五錢)桑根白皮(銼)赤茯苓(各三分)紫蘇莖葉檳榔(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前胡丸

    (出圣惠方)

    治虛勞四肢浮腫。心胸滿悶。不欲飲食。

    前胡(一兩去蘆頭)旋復(fù)花(五錢)人參(三分去蘆頭)檳榔(一兩)木香陳橘皮(各五錢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皮(一兩)赤茯苓桑根白皮(各三分銼)桂心(五錢)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微炒)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煎姜湯棗下三十丸。日三服。

    大腹皮湯治虛勞身體浮腫。上氣喘促。小便不利。

    大腹皮(銼)檳榔(煨銼)前胡(去蘆頭)赤茯苓(去黑皮)防己陳橘皮(湯浸去白焙)赤芍藥(各一兩)甘草(五錢炙銼)桑根白皮(銼)木通(各二兩銼)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二。

    桑白皮湯治虛勞。脾腎氣弱。水液妄行。四肢浮腫。小便不利。

    桑根白皮(炙銼)豬苓(去黑皮)滑石(碎)木通(銼)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五錢)陳橘皮(湯浸去白五錢)檳榔(煨微銼三枚)澤瀉(三分)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細(xì)辛散

    (出圣惠方)

    治虛勞心胸壅悶。喘促四肢腫。

    細(xì)辛(五錢)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漢防己桂心(各五錢)黃(一兩銼)白術(shù)赤茯苓赤芍藥(各三分)當(dāng)歸(五錢)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

    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木香散

    (出圣惠方)

    治虛勞臍下痛。抽腎入腹。四肢浮腫。

    木香五加皮(各一兩)松節(jié)(二兩銼)桑根白皮(一兩銼)薏苡仁(三分)檳榔桃仁(各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微炒)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微炒)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微炒)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稍熱服。

    陳橘皮丸

    (出圣惠方)

    治虛勞心胸壅悶。喘促。大小便不利。四肢浮腫。

    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紫蘇子(三分微炒)漢防己甘遂(各五錢煨微黃)桑根白皮(銼)甜葶藶(隔紙炒令紫黃)赤茯苓木通(各一兩銼)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微炒)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姜棗湯下二十丸。

    赤茯苓湯治虛勞遍身浮腫。心腹氣脹。大小便澀。

    赤茯苓(去黑皮)防己檳榔(煨銼)桑根白皮(銼)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木通(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干)郁李仁(湯浸去皮炒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

    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以大小便利為度。

    人參飲治虛勞香港腳。臍腹及面目浮腫。

    人參(一兩)鱉甲(醋浸去裙炙黃二兩)柴胡(去苗)當(dāng)歸(切焙)枳殼(去瓤麩炒用)甘草(炙銼各一兩)白檳榔(一枚銼)桃仁(七十枚湯浸去皮尖別研)上粗搗篩。每服三錢。童子小便一盞浸一宿。平旦煎至七分。去滓??招臏胤H襞瞬〖优Oヒ粌?。

    防己丸治虛勞脾腎不足。身面浮腫。臥即脹滿。喘急痰嗽。胸膈痞悶。大小便不

    利。漸防己(一兩五錢)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三分)赤茯苓(去黑皮)郁李仁(湯浸去皮尖麩炒)紫蘇葉(各一兩)甜葶藶(炒香三兩一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上為末。

    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招氖城?。溫酒下三十丸。

    麻仁散

    (出圣惠方)

    治虛勞四肢浮腫。

    大麻仁商陸防風(fēng)(去蘆頭)附子(炮裂去皮臍)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漢防己(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赤小豆一百粒。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yàn)脈證,辨析透徹,對(duì)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張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壽
  • 作者:
    李中梓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