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厥逆氣

    作者: 朱梓

    (附論)方書謂上實(shí)下虛。外實(shí)內(nèi)虛。因而氣逆者厥也。所謂氣逆者。以陰氣盛實(shí)。上乘于陽。

    陽虛上故夫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又有因食而氣逆者。凡人有氣逆不得臥而息無聲音者。有起居如故不得脈也此之此而寸口脈伏。胸中有逆氣。關(guān)上脈細(xì)。其氣逆腹中疼滿也。

    款氣丸治氣攻兩肩膊拘急。或脅肋脹滿。大便秘澀。手背頭面浮腫。

    木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切)郁李仁(麩炒去皮)枳殼(去瓤麩炒各三兩)吳茱萸(湯洗粗皮五錢)檳榔(為末二兩半)上為細(xì)末

    如圣餅子治男子?jì)D人氣逆。上實(shí)下虛。風(fēng)寒痰飲伏留陽經(jīng)。偏正頭疼。痛連腦巔

    。吐逆惡防風(fēng)天麻半夏(生各五錢)天南星(洗)干姜川芎甘草(炙各二兩)上為細(xì)末。湯任下。熟水

    三香正氣散治陰多陽少。手足厥冷。氣刺壅滯。胸膈噎塞。心下堅(jiān)痞。嘔噦酸水

    。脅肋膨木香丁香(各半兩)陳皮(去白)益智仁縮砂仁濃樸(去皮姜制)甘草(各半兩)香為末。每服三錢。

    澤瀉湯治氣虛手足厥逆。三焦不順。

    澤瀉細(xì)辛(去苗葉)續(xù)斷秦艽(去苗土)山芋黃(銼各一兩)防風(fēng)(去杈)五味子七分。去滓空心

    丁香散治氣逆不調(diào)。不思飲食。寬胸膈。消脹滿。

    丁香白術(shù)藿香葉丁香皮(各兩)荊三棱(煨二兩)白檀香(銼)烏藥(銼一兩)甘草(

    沉香枳殼散治氣逆往來。喘急噎悶。

    沉香(一兩)枳殼(去瓤麩炒)前胡(去蘆頭各三兩)烏藥(銼半兩)木香檳榔(銼)人不拘時(shí)。

    藿香湯治氣逆上升。頭目昏眩。不思飲食。時(shí)發(fā)惡心。或作中滿。調(diào)中順氣。消

    痰利膈。

    藿香葉白術(shù)(各二兩)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兩)丁香甘草(各半兩)上粗搗篩。

    豆蔻丸治氣逆上沖。吐逆不止。冷痰壅滯。開胃進(jìn)食。

    肉豆蔻(去殼二枚)桂(去粗皮)青橘皮(湯浸去白焙)附子(泡制去皮臍各半兩)半夏(梧桐子大。每

    木香湯治氣逆膈悶。胸中痰結(jié)。飲食不下。

    木香(一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二兩)白豆蔻(去皮三分)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白研成空心食前服

    橘皮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氣逆心腹膨脹。干嘔不止。手足厥冷。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四兩)生姜(切焙六兩)縮砂仁甘草(炙)白芷(各一兩)上粗搗篩

    陳橘皮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氣刺心胸痛。不可俯仰。息促咳唾。不下食。

    陳橘皮(湯浸去白)木香芍藥當(dāng)歸(焙)檳榔(各五錢)桔梗(炒三分)上銼如麻豆大

    木香餅子丸治氣不順。

    廣木香(二兩)沉香(二兩)白豆蔻(二兩)藿香(五分)檀香(一兩)丁香(一兩)蓬莪每服三餅。生姜湯下。

    治氣逆

    丁香藿香人參(各二兩半)陳皮(半兩)上為細(xì)末。水一盞。生姜同煎服。

    枳實(shí)散

    (出圣濟(jì)方)

    治胸中氣逆。時(shí)腹疼痛。

    枳實(shí)(去瓤麩炒)桂(去粗皮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二錢。不計(jì)時(shí)。熱酒調(diào)下。

    治氣厥氣閉。

    用皂角末或半夏。吹入鼻孔。好酒送下二三錢。或煎服撬開口灌下即愈。

    訶黎勒散

    (出圣惠方)

    治臟腑虛寒。逆氣上攻。胸膈痞塞吐逆。腹脅脹滿

    。氣不得息。四肢訶黎勒皮(一兩)木香(半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干)檳榔(半兩)附子(半兩炮炙微赤銼)干姜(半?yún)ⅲㄈ秩ヌJ頭)赤茯苓(上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日三四服。

    檳榔散

    (出圣惠方)

    治氣逆胸中逆滿痞塞。不能食。呼吸短氣。

    檳榔(一兩)半夏(湯洗七次去滑)青橘(半兩湯浸去白瓤焙)前胡(一兩去蘆頭)附子(葉(一兩)川大黃(一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

    枳實(shí)散

    (出圣惠方)

    治氣逆心腹?jié)M急。嘔吐不下食。腹脅疼痛。皆因臟腑久

    冷?;蛳陆菇Y(jié)聚枳實(shí)(一兩麩炒微黃)半夏(一兩洗七次去滑)桂心(一兩)木香(三分)當(dāng)歸(三分)青(三分)甘草(半兩炙至六分。去滓不時(shí)溫服。

    半夏散

    (出圣惠方)

    治氣上奔。胸中逆滿。喘息短氣。不得安臥。腹中冷氣

    。腸鳴相逐。

    半夏(三兩湯洗七次去滑)吳茱萸(半兩湯浸七次焙干微炒)桂心(一兩)人參(去蘆頭)炒微黃)上搗

    訶黎勒丸治氣逆胸中痞塞。呼吸短氣。腹內(nèi)虛冷。食即嘔逆。羸瘦不足。

    訶黎勒皮(一兩)沉香(一兩)附子(一兩炮制去皮臍)桂心(一兩)五味子(一兩)白術(shù)炒微黃)干姜桐子大。

    桔梗丸

    (出圣惠方)

    治氣逆胸中痞滿。不能喘息。臟腑虛寒。心腹堅(jiān)痞。痰

    留滯。宿食不桔梗(一兩去蘆頭)胡椒(三分)蓽茇(三分)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川椒(半兩去泡制銼)桂炒微黃)附子(炮三分)檳榔(一兩)川湯浸七次焙干微炒)上搗羅為末日三服。

    參橘丸

    (出圣惠方)

    心下似硬。按之則無。常覺澎滿。多食則吐。氣引前后

    。噫氣不除。由

    留而不行。其脈澀滯橘皮(去白四兩)人參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三十丸。食前服。

    治心腹中結(jié)伏氣。

    用杏仁橘皮桂心訶黎勒皮為丸??招姆琛o忌。

    治一切氣結(jié)實(shí)。心胸壅膈。冷熱氣。

    用生姜汁和杏仁作丸服。

    代赭石湯

    (出御藥方)

    治逆氣上沖。鼻息滯塞不通。

    代赭石(打碎三兩)陳皮(一兩)桃仁(炒)桂吳茱萸(鹽炒各半兩)上各銼碎。每服稱

    獨(dú)桂湯

    (出直指方)

    治風(fēng)冷入脾。逆氣上攻作痛。

    用辣桂去粗皮細(xì)銼。每服二錢。食前服?;?yàn)槟W咸K煎湯。乘熱調(diào)下。腹痛通用。

    治猝厥逆上氣。及兩脅下痛滿。淹淹欲絕者。

    用溫湯令灼灼。以漬兩足及兩手。數(shù)易之。

    通氣湯

    (出衛(wèi)生寶鑒方)

    治胸滿氣逆。

    半夏(湯洗八錢)生姜(六錢)桂(三錢去皮)棗(四枚)吳茱萸(四錢炒黃)上咀。

    搜癥丸

    (出王氏博濟(jì)方)

    治結(jié)氣。

    砂川烏頭官桂干漆(各半兩)上四味搗羅為末。用青州棗煨熟。取肉為丸。

    如綠豆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