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暴咳嗽(附論)

    作者: 朱梓

    夫肺感于寒。微者即成咳嗽。蓋肺主皮毛。寒傷膚腠。則肺先受之。其狀咳嗽。語(yǔ)聲嘶破。

    杏仁湯治大人小兒中冷咳嗽?;蛏蠚獯妗;驉汉1浅銮逄?。

    杏仁(去皮尖雙仁者麩炒研)紫菀(去苗土)黃芩(去黑心)當(dāng)歸(切焙)甘草(炙銼)麻炒一兩半)上為散。每服三錢(qián)。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小兒以意加減。

    又方

    (一名杏仁煎出千金方)

    治傷肺暴嗽。失聲語(yǔ)不出。

    杏仁姜汁沙糖蜜(各一升)五味子紫菀(各三兩)通草貝母(各四兩)桑白皮根四升。

    阿膠飲

    (出朱氏集驗(yàn)方)

    治暴嗽。一服便安。

    阿膠(二片火炙)生姜(十小片)大烏梅(二枚捶)甘草(五寸用上等)紫蘇(一兩)杏仁六分。

    去滓

    貝母煎

    (出圣惠方)

    治暴發(fā)咳嗽。胸膈不利。痰涎喘急。

    貝母(去心)紫菀(去苗土)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研)桑根白皮(各一兩)五味子百部麥門(mén)冬汁

    貝母湯

    (出御藥院方)

    治暴發(fā)咳嗽。久不愈。

    貝母(去心)桑白皮(銼)五味子甘草(炙銼各半兩)知母(一分)款冬花(二兩)杏仁后溫服

    感通湯治暴感風(fēng)邪咳嗽。

    甘草(炙銼)麻黃(去根節(jié))芎馬兜鈴防風(fēng)(去叉各一兩)黃明膠(炙燥三錢(qián))上六

    延年貝母煎主暴熱咳嗽。

    貝母(三兩)紫菀五味子百部根杏仁(去皮尖兩仁研)甘草(炙各二兩)上切。

    以水一合和稠

    貝母湯治傷風(fēng)暴得咳嗽。

    貝母(去心三分)款冬花麻黃(去根節(ji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各一兩)甘草(炙銼

    三拗湯

    (出和劑方)

    治冬月感冒風(fēng)邪。鼻塞聲重。語(yǔ)音不出。傷風(fēng)傷冷寒氣。

    暴嗽痰喘。頭麻黃(不去節(jié))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上件等分。咀。每服五錢(qián)。水二盞。

    煎至

    飴糖煎

    (出肘后方)

    治暴嗽。

    飴糖干姜(炮為末各一兩半)豉(一兩)上分作兩劑。每劑先以水二盞。煮豉取沸。

    去滓

    桃仁方

    (出肘后方)

    治猝得咳嗽。

    用桃仁三升。去皮杵。貯器中密封之。蒸一次。日干。絹袋盛。次納二斗酒中。六七日。

    治猝咳嗽。胸膈不利。病患齒無(wú)色。舌上白。喜睡不知痛癢?;蛳铝?。急治下部不

    曉。此乃豉(一兩)干姜(半兩炮裂銼)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上為散。以水三大盞。

    煎至

    又方

    (一名杏仁膏出十便良方)

    治肺寒猝咳嗽。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如膏)甘草(一分炙微赤)桂心(半兩)上為末。

    煉蜜為丸

    治暴嗽

    (出本事方)白礬(一兩細(xì)研)砒霜(一錢(qián))上先將砒霜。安放茶盞底。卻將礬末鋪蓋。火為末。

    烏梅

    大白丸治大人小兒暴嗽。

    鍛石(一兩)蛤粉(四錢(qián))上為細(xì)末。湯浸蒸餅和丸。如豌豆大。焙干。每服二十丸。

    溫齏

    伏龍肝丸治暴嗽。

    伏龍肝(半兩)豉(一兩半)上同炒。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

    米飲

    治猝得咳嗽。

    (出肘后方)用豬腎二枚。細(xì)切。干姜三兩末。水七升。煮二升。稍稍服。覆取汗。

    又方

    (出肘后方)椒〔一(二)百粒搗末之〕杏仁(二百枚熬之)棗(一百枚去核)上合搗令極熟。

    稍稍合

    又方

    (出肘后方)生姜(三兩搗取汁)干姜(屑三兩)杏仁(一升去皮熬)上合搗為丸。每服三丸。

    日五六服

    又方

    (出肘后方)用芫花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以棗十四枚。煎令汁盡。每日食之。三日愈。

    治猝咳嗽。肺壅痰滯。上焦不利。

    (出圣惠方)杉木屑(一兩)皂莢〔三(二)兩去黑皮酥炙黃去子〕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以粥飲下十丸。日三四服之。

    治猝咳嗽。日夜不止。

    (出圣惠方)杏仁(五兩去皮尖雙仁者炒)生姜(二兩去皮切)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以粥

    治肺寒猝咳嗽。

    (出圣惠方)細(xì)辛(半兩搗為末)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如膏)上件藥。于鐺中熔開(kāi)。

    蠟半兩。

    又方

    (出圣惠方)桂心(半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上為末。煉蜜和丸。如半棗大。不計(jì)時(shí)。以綿裹一丸

    治猝暴嗽久咳。

    (出肘后方)用芫花二兩。熬水二升。煮四沸。去滓。納白糖一斤。服如棗大勿食咸酸物。

    又方

    (出肘后方)

    治猝得咳嗽。

    用生龜三個(gè)。治如食法去腸。以水五升。煮取三升。以漬曲釀米四升。如常法。熱飲二升令

    百部根方

    (出鮑氏方)

    治暴嗽。

    用百部藤根二兩。搗自然汁。和蜜等分。沸煎成膏子。咽之。一方日三服。粥飲調(diào)下。

    浮石丸

    (出肘后方)

    治暴嗽。

    上以浮散石二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下十丸。日三四服。

    又方治猝得咳嗽。

    用烏雞一枚。治如食法。以好酒漬之半日。出雞服酒。一云苦酒一斗。煮白雞。取三升。

    訶黎勒含化方。治暴嗽。

    用訶黎勒生去核一枚。拍破含之。咽津。次煎檳榔湯一盞投之。

    療猝咳嗽。

    釜月下土(一分)豉(七分熬)上熬搗蜜丸。如梧桐子大。米飲服十四丸。

    又方治猝嗽。

    生姜汁百部根汁上煎服三合。一方單用百部根四兩。酒一升。漬再宿。火暖服一升。

    又方

    溫清酒(一升)驢膏(一升)上服之。以療上氣。

    二白丸治暴嗽立效方。

    白善粉(一兩)白礬(一兩)上為細(xì)末。每用生姜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臨臥

    立安散治暴嗽神效。

    皂角(一條不蛀者去黑皮并子)江子(三粒去殼去油)半夏(三粒)杏仁(三粒去皮尖炒焦

    治暴嗽不愈。煙筒方。

    雄黃(一錢(qián))木鱉(一個(gè)去殼)上用瓷缽內(nèi)研細(xì)。雞子清調(diào)成膏。攤紙上。用紙如筆管。

    治猝得咳嗽方。

    以飴糖雜生姜屑。蒸三斗米下為丸。如彈子大。日夜食后三度服。

    白前散治暴嗽。心肺氣壅。胸膈煩痛。四肢無(wú)力。

    白前(三分)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紫菀(半兩去苗土)桑白皮(三分)甘草(半為散。每

    治猝嗽。

    用百部根酒漬再宿。大溫服一升。日再。

    又方

    上用梨去核。納用酥蜜面裹。燒令熟食之。又取梨肉納酥中煎。停冷食之。又搗汁一升。

    酥食

    治暴嗽。

    以百部根懸火上炙干。夜取四五寸。細(xì)切。含咽下。勿令人知。甚良。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jī)(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mén)、附方 165 個(gè)。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shuō),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qiáng)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dǎo)攻補(bǔ)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duì)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duì)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shí)、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lǐng) 而成書(shū)。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趙宜真
  • 作者:
  • 作者:
    羅浮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