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痰嗽(附論)

    作者: 朱梓

    夫秋傷于濕。冬必咳嗽。大抵素秋之氣。宜清而肅。反動(dòng)之則氣必上沖而為嗽。甚而動(dòng)之于在脾者。

    藿香半夏散治肺和胃。祛痰除咳嗽。建中通暢三焦。進(jìn)飲食。

    藿香葉官桂(各一兩)半夏曲陳皮(去白)蒼術(shù)(洗各半兩)干姜(三分)濃樸(三分生姜三片。

    用生

    沉香降氣丸治痰飲咳嗽。肺受風(fēng)寒。心火上炎。風(fēng)熱相搏。致令風(fēng)熱痰生。氣不

    升降。此沉香人參當(dāng)歸(酒浸焙)白芍藥川芎枳殼陳皮白術(shù)(焙)白茯苓茯神甘草兩半)天門冬三味。

    大降氣湯

    (出醫(yī)方大成)

    治上盛下虛。膈壅痰實(shí)。喘嗽咽干不利。

    紫蘇子(微炒)川芎細(xì)辛(去葉土)前胡當(dāng)歸(洗焙)濃樸(去皮姜制)桔梗(去蘆)咀。

    每服三

    九寶湯治痰嗽。

    薄荷貝母橘紅甘草紫蘇杏仁檳榔麻黃半夏桑葉烏梅官桂(各等分)

    養(yǎng)肺湯

    (出直指方)

    治肺壅上氣痰嗽。

    人參紫菀赤茯苓杏仁(不去皮)貞蘇子陳皮桑白皮(炙)款冬花半夏曲北梗

    大人參半夏丸

    (出御藥院方)

    治化痰墜涎。止嗽定喘。諸痰嘔吐。痰逆痰厥。

    頭痛風(fēng)氣。偏

    體麻痹疼痛。中風(fēng)

    。

    人參茯苓(去皮)天南星薄荷葉(各半兩)半夏干生姜白礬(生)寒水石(各一兩)食后服。

    宜服之

    潤肺丸

    (出御藥院方)

    治肺氣不利。咳嗽痰實(shí)。咽喉干燥。

    栝蔞(二個(gè)去皮)寒水石(二兩燒)鴨梨(二個(gè)去皮及子)皂角(三錢去皮弦并子捶碎用)去節(jié)同栝蔞如梧

    異功丸

    (出御藥院方)

    升降陰陽。逐痰飲。治咳嗽喘逆。痰實(shí)昏眩。調(diào)和氣止

    渴。

    半夏大腹子人參赤茯苓(各一兩)甘草(炙)白術(shù)紫蘇葉(各半兩)生姜(五兩)和丸雞豆溫服。

    利膈丸

    (一名人參利膈丸出醫(yī)方大成)

    主胸中不利。痰嗽喘促。脾胃壅滯。調(diào)

    秘瀉臟。推陳木香(一錢半)檳榔(一錢半)人參(三錢)當(dāng)歸(二錢)藿香(一錢半)大黃(酒浸焙一餅少許亦可

    治痰嗽。咽喉不利。

    (出本草)上取隨風(fēng)子含三數(shù)枚殊勝。隨風(fēng)子即訶子。其子未熟時(shí)。風(fēng)飄墮者。謂之隨風(fēng)子。曝干收之

    治痰唾咳嗽。

    (出本草)取杏仁去皮。熬令赤。和桂末研如泥。綿裹如豆大。含之。

    治痰嗽。除痰飲。

    (出本草)取鹽麩子干搗為末。米飲服之。

    人參飲

    (出直指方)

    治咳嗽痰壅通用。

    人參北梗半夏曲五味子細(xì)辛枳殼(制)赤茯苓杏仁(不去皮各一兩)甘草(炙服。

    蠟煎散

    (出醫(yī)方大成)

    順肺氣。利咽膈。止咳嗽?;迪?。

    款冬花紫菀(洗去土焙干)甘草(炙各三分)五味子(炒半兩)桑白皮(炒)桔梗杏仁同煎至

    八味款冬花散

    (出醫(yī)方大成)

    治肺寒熱不調(diào)。涎嗽不已。

    款冬花(洗焙)紫菀茸五味子甘草(炙各七錢半)桑白皮(炒)麻黃(去節(jié))杏仁(湯煎一

    大利膈丸

    (出醫(yī)方大成)

    治風(fēng)痰實(shí)。喘滿咳嗽。風(fēng)氣上攻。

    牽牛(四兩生用)半夏(湯洗二兩)皂角(去皮絲酥炙二兩)木香(半兩)青皮(去白二兩)生姜湯送

    加味半夏茯苓湯

    (出直指方)

    治痰多咳嗽。

    半夏(制二兩半)茯苓(一兩半)陳皮五味子(各一兩半)人參細(xì)辛甘草(炙各半兩)

    半夏栝蔞丸

    (出宣明論)

    治遠(yuǎn)近咳嗽。煩喘不已者。

    半夏(生姜制)栝蔞杏仁(去皮尖)麻黃白礬(枯過秤)款冬花(各等分)上為末。生

    太白丹

    (一名天南星丸出衛(wèi)生寶鑒)

    治三焦氣澀。破飲除痰。止嗽開胃。

    半夏(洗)天南星(炮)寒水石(燒)枯白礬白附子干姜(炮)上各等分為細(xì)末。

    水糊

    化痰丸治化痰墜涎。止嗽定喘。

    干姜(或用姜屑)半夏(炮)南星(炮)枯礬滑石(各一兩)巴豆霜(一錢)上為細(xì)末。

    澄清飲

    (出危氏方)

    治諸證痰嗽。服他藥不效者。

    南星蚌粉知母貝母半夏白礬上各等分。銼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姜五

    透羅丹

    (出衛(wèi)生寶鑒)

    治痰實(shí)咳嗽。胸膈不利。

    皂角(酥炙去皮弦)黑牽牛(微炒一兩)半夏(湯洗一兩)巴豆(去油另研一錢)大黃(一梧桐子

    清膈散

    (出敷信適用方)

    治痰嗽。發(fā)散肺寒。

    麻黃(一兩去節(jié))阿膠(一兩炒)罌粟殼(一兩蜜炙)烏梅肉(一兩)杏仁(半兩去皮尖)

    白術(shù)濃樸湯

    (出宣明論)

    治痰嗽不散。利胸膈。除寒熱。美飲食。

    白術(shù)甘草(炙)葛根(各一兩)濃樸(半兩炙)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水一大盞。生姜五

    馬兜鈴?fù)?/p>

    (出仁存方)

    治肺壅化痰。止嗽定喘。

    兜鈴半夏(各二兩)杏仁(一兩炒)巴豆(二十粒去油)上為末。用好皂角五條。炙去皮臥時(shí)

    人參散

    (出經(jīng)驗(yàn)良方)

    治老人痰嗽逾年。

    人參茯苓紫蘇葉(各一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

    煎七

    快捷方式方

    (出經(jīng)驗(yàn)良方)

    治久病痰嗽。百藥未效。

    橘紅(一斤去白要陳久者)甘草鹽(各四兩)上用水五碗。慢火煮煎藥。焙干為末。

    白湯

    治痰嗽。常服駐顏。

    杏仁(十個(gè))蒼術(shù)(四兩)人參(三兩)上將人參蒼術(shù)為粗末。用二味。只將杏子入蜜四兩

    皂角丸

    (出鮑氏方)

    治痰嗽停飲。胸膈不利。除風(fēng)理氣破滯。開膈進(jìn)食。

    白礬(一兩半生半枯)牽牛(去頭尾二兩)皂角(二兩去皮弦子羊油炙)上為細(xì)末。用白蘿一

    半夏丸

    (出楊氏家藏方)

    治痰嗽膈上不利。一治肺臟蘊(yùn)熱。

    栝蔞(肥者二個(gè)去殼)半夏(四十九枚湯洗七次捶碎焙干為末)上件栝蔞取子殼焙干。

    與半食

    橘皮半夏湯

    (出宣明論)

    治痰壅涎嗽久不已者。常服潤燥解肌熱。止痰嗽。

    橘皮(半兩去白)半夏(二錢半湯洗七次)上為末。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盞半。生姜十片。

    紫菀散

    (出千金方)

    治咳嗽痰涎不利。亦治久咳不已。

    款冬花紫菀(去苗土各一兩)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大盞。生姜五片。同煎至六分。

    觀音散

    (又名觀音人參胡桃湯出經(jīng)驗(yàn)良方)

    治痰嗽喘。

    人參胡桃肉(不去皮各等分)上煎湯。小兒量與。一方加杏仁二十一粒。不去皮尖。

    一方

    滴油散

    (出經(jīng)驗(yàn)良方)

    治痰嗽面浮。

    上以真蚌粉一味。新瓦炒令通紅。地上出火毒。拌青黛少許。同淡齏水滴麻油數(shù)點(diǎn)。服即愈

    初得寒熱痰嗽。

    (出本草)上用生姜一塊。燒熟。口含數(shù)次。終日納。嗽自愈。

    栝蔞方

    (出本草)

    治胸膈痛徹背。心腹痞滿。氣不得通。及治痰嗽。

    上以大栝蔞去穣取肉炒。別研訶子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米飲送下五十丸。

    治痰嗽喘急不定。

    (出肘后方)上用桔梗一兩半。搗羅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溫服。

    紫蘇飲子

    (出拔粹方)

    治脾肺虛寒。涎痰咳嗽。

    紫蘇子葉桑白皮青皮五味子杏仁麻黃甘草(炙)陳皮(以上各五分)人參半則

    暖胃湯

    (出御藥院方)

    治痰嗽。胸膈不快。多吐寒痰。兼治飲酒過多。

    生姜(一斤去皮洗凈橫紋切作片子用白鹽二兩糝入生姜中令勻淹一宿取出入銀石器內(nèi)慢火炒用細(xì)生姜陳皮(一兩服。

    大避

    宣肺散治胸膈不利。痰嗽喘促。脾胃壅滯。

    白茯苓(四兩)干姜(二兩半炮)五味子細(xì)辛甘草(炙各二兩半)人參(一兩去蘆)上

    訶子湯

    (出本事方)

    利膈去涎。思食止嗽。

    訶子(煨去核)青皮麥門冬(各半兩)檳榔(四個(gè))半夏(三分)甘草(一分)上為粗末

    紫金散

    (出御藥院方)

    治一切痰嗽。晝夜不得眠睡。此藥治嗽。別有神效。

    天南星(去皮臍)甘草(細(xì)銼)白礬(各半兩)烏梅(取肉二兩)上為粗散。

    用慢火。

    于銀七分其嗽

    十全丸

    (出衛(wèi)生家寶方)

    治痰嗽。

    南星(一兩炮)半夏(一兩姜制)真珠粉(一兩)石膏(一兩)白礬(一兩飛)桑白皮(上為末。

    保胃破痰丸治肺氣咳嗽。痰厥頭暈。嘔吐涎沫。喘滿氣急。

    天南星(生)半夏(生)橘紅寒水石(通赤)白礬(枯)川烏(炮去皮臍)白附子(生)濃生姜

    人參茯苓湯治痰盛。喘滿咳嗽。大能降氣。

    人參(去蘆頭)川芎白茯苓桂心知母貝母(炒)杏仁(去皮尖麩炒)苦葶藶(炒)上各二錢半)石(一兩炙)羌活(半煎至八分。

    人參煎丸治咳嗽。痰盛喘急。

    紫菀(去根洗焙干)人參(去蘆)貝母(去心)款冬花(去梗)枳殼(麩炒)百合茯苓兩去皮尖別食

    紫菀半夏湯治停寒飲冷。內(nèi)傷肺經(jīng)??人蕴迪?。久不愈者。

    紫菀(洗凈)麻黃(去節(jié))半夏(洗)五味子(去枝梗)干姜(炮)桂(去粗皮)赤芍藥時(shí)候。

    小半夏飲治痰嗽甚效。

    半夏(湯洗七次)白茯苓陳皮(洗去白)甘草(炙)上等分咀。每服三錢。

    水三盞半。

    三圣飲治痰嗽。

    苦梗(用白合子根煮一伏時(shí))甘草貝母(姜汁炒)上等分細(xì)末。熱酒調(diào)服。如作咀。

    人參飲子治寒壅痰嗽。

    紫菀湯治痰嗽喘急。

    石夏丸治痰嗽。

    半夏(一兩泡)滑石(一兩火煨去火毒)上生姜糊為丸。如梧桐子大。不拘多少。

    白湯調(diào)

    南星末治痰疾咳嗽。

    大南星(一兩切成片用生姜半斤取汁文火制干卻入蜜半匙直炒黃色取出為末)上入貝母末半

    阿膠散治痰嗽氣滿。甚有神效。

    阿膠(麩炒)甘草(炙)桔梗紫蘇子杏仁(各一兩)南木香〔一(二)錢半〕白膠香晉礬(飛過半兩)

    蜜煎橘皮湯

    凡人患嗽而有痰者。當(dāng)以辛甘藥理肺。惟陳皮最佳。用時(shí)須當(dāng)去白。本草云。陳皮味辛。

    理穣不除即生痰。麻黃發(fā)汗。節(jié)不去而止汗。

    七生丸治一切痰嗽。

    白附子白僵蠶大天南星半夏(洗)川姜干葛草烏頭(水浸三宿去皮臍焙干用)上然

    人參膏子治大人小兒肺壅痰嗽。

    人參(半兩好者生用)麻黃(半兩不去節(jié))甘草(一分)漢防己(半兩生用)杏仁(四十九

    潤五臟。去痰嗽。

    以杏酪濃如膏。服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